电气控制线路图的奥秘:图解分析控制原理
让我们深入了解电气控制线路图的几个关键控制原理,包括点动、多地控制、多条件控制和顺序控制。
一、点动(在长动基础上的点动)
这一原理在电动机短时间调整操作中非常实用。如图1所示,按钮操作SB3的常闭触点用于切断自锁电路,从而实现点动。转换开关SA的合上状态提供自锁电路,此时SB2为长动操作按钮;而SA断开时,无自锁电路,SB2则表现为点动操作按钮。中间继电器KA的控制机制在于:按动SB2或SB3,KA通电自锁,使KM线圈通电,但两种操作状态下,电路的自锁性质不同,前者为长动,后者为点动。
二、多地控制
多地控制是指在设备的多个操作位置设置多套起、停按钮,方便操作。无论操作哪个启动按钮,都可以实现电动机的起动;而操作任意一个停止按钮都可以打断自锁电路,使电动机停止运行。这种电路的设置非常灵活,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多条件控制
在多条件启动控制和多条件停止控制电路中(如图3),按钮或开关的常开触点串联,常闭触点并联,只有当多个条件都满足时,才可以起动或停止。这种设计增强了电路的多条件保护能力。
四、顺序控制
顺序控制用于实现机械设备依次动作的控制要求。在主电路顺序控制中(如图4),KM2串联在KM1触点下,只有M1工作后M2才有可能工作。而在控制电路的顺序控制中(如图5),KM1的辅助常开触点起到自锁和顺控的双重作用。这种设计使得M1和M2的顺序起动和停止得到精确控制。
基本电路的结构特点包括自锁、互锁、点动、多地和多条件。自锁是通过接触器常开触点与按钮常开触点的并联实现;互锁则是通过两个接触器的常闭触点串联在对方线圈的电路中实现。点动无自锁环节,多地控制中按钮的常开触点并联、常闭触点串联,多条件控制中按钮的常开触点串联、常闭触点并联。
这些电气控制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确保了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的便捷性。通过对这些原理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气控制线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