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礼仪:抱拳与拱手的微妙区分
武术礼仪,不仅是习武者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更是文明礼貌的象征。每个武术门派都有其独特的礼仪传统,但其中又存在许多共通之处。国际武术联合会所规定的武术礼仪,便是对中国传统武术礼节的一种继承与发展,体现了“天下武林是一家”的和谐理念。
说起抱拳礼,我们常常会想起与之相似的“拱手礼”、“揖礼”。这些礼仪形式源于周代以前,拥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汉族特有的传统礼仪。在古老的文献中,如《论语·微子》就有“子路拱而立”的记载。《周礼》中更是详细描述了作揖的多种形式,包括土揖、时揖、天揖等。
抱拳礼,是这些传统礼仪的一种。当男子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然后拱手于胸前微微晃动,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抱拳礼。这个礼仪还有“吉拜”与“凶拜”之分,前者表示友好,后者则表示不尊重对方,通常用于吊丧等悲伤场合。见面作揖时,千万要注意方向,以免因不慎而失礼。
梁实秋先生曾在散文中提到,西方的握手礼仪似乎源于骑士的决斗。原本,握手表示友好和无敌意。若手不干净或湿淋淋的,则可能给人带来不适,甚至传染细菌。相较之下,抱拳礼仪则更为卫生。
关于抱拳礼的具体操作,习武者需并步站立,右手成拳,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然后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掌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整个过程需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表现出一种大方得体的举止和面容。
这个礼仪的涵义十分丰富。左掌声代表德、智、体、美“四育”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掌则象征勇武顽强。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滋事”、“武不犯禁”。左掌右拳拢屈,两臂环抱成圆,还表示、天下武林是一家,寓意以武会友、文武兼备。
在武术竞赛、表演、训练活动中,抱拳礼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仅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通过这个礼仪,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和文明精神。
武术抱拳礼是一种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礼仪形式。它不仅是习武者的一种基本礼仪,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通过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武术的文化背景和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