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界面的美观度和用户体验。原型设计作为连接需求与页面的桥梁,已经成为了产品设计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何绘制出既体现专业性又具有高价值的原型呢?让我们深入一下。
编辑导语中提到,高价值的原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你的专业性,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的确,一个优秀的原型不仅能够传达设计师的想法,还能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产品需求的内容。
许多初学者在初次接触原型设计时,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原型设计并非想象中那么复杂。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绘制原型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追求像素级的完美,而是为了快速表达设计思路,展示产品功能。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UI设计原则和规范,如画原型时遵循对齐、颜色、间距等基本设计要素。
在此基础上,要画出高价值的原型,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保证原型图的层次关系清晰。在原型中,不同模块和元素的重要性应当得到明确的区分。通过颜色、字号、字重、间距、分割线等手段来划分层级关系,使原型页面具有节奏感。这样,重要的信息能够得到突出,而次要信息则不会显得杂乱无章。
注重内容的相关性。在原型设计中,元素的关联性以及填充内容的相关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将界面元素进行分组,将相关内容可视化地合并成一组,能够进一步划分层次关系。按照真实内容填充文案,使原型更加贴近实际。
第三,保持设计的一致性。在原型中,组件的一致性至关重要。使用相同的字体、间距、组件类型和位置等,能够使原型界面更加标准。建立组件库,将相同的元素进行复用,能够大大提高绘制原型的效率。
我们也需要避免过度设计。不要过分追求像素级的标准、装饰性内容和动态效果。过度追求这些细节会偏离原型的本质,使原型变得复杂而低效。我们要明确原型的作用,它是为了表达想法的可视化界面,而不是UI设计稿。
掌握基本的设计规范也是画出高质量原型的关键。对于原型设计而言,设计规范不必像UI设计稿那样严格。我们需要了解并遵循一些基本的尺寸规范,如手机首屏的尺寸等。这些规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原型设计,使其更加符合实际的需求。
要画出高价值的原型,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原型设计的本质和目的。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的UI设计原则和规范,注重层次关系、内容相关性和设计一致性。避免过度追求细节和效果,保持设计的简洁和高效。这样,我们就能快速绘制出既体现专业性又具有高价值的原型。关于设计原型的一些细节和要点
在设计原型的过程中,尺寸、颜色、字体等细节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尺寸为375667的用户界面设计,我们导出了不同倍率的裁剪图,以适应不同型号的设备和屏幕。这一尺寸在iOS和安卓设备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确保内容在屏幕上的完美展示。
在设计原型尺寸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不同设备类型。对于PC端,建议宽度为1440px,首屏高度为900px。而对于平板设备,首屏尺寸为7681024px。
关于颜色,建议使用黑白灰三色为基础进行设计。黑白灰能够清晰地表达页面层次关系,体现内容的主次性。根据背景色的不同,我们可以调整颜色的深浅和对比度。对于某些特殊元素,如面膜,可以选择纯黑色并调整其透明度。虽然有人建议避免使用纯黑,但根据实际情况,如果能够恰当地体现层次关系,纯黑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除了基本的三色外,还可以在原型中加入基本的语义色,如按钮、标签页等组件的选定状态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但应避免使用过于刺眼或色调过高的颜色,保持整体设计的和谐与统一。若公司已有品牌颜色,可以融入原型设计中,增强品牌的辨识度。
关于字体、字号、字重和行距,建议使用Axure的默认Arial字体,或者选择其他方形字体。字号、字重的设计也是为了体现内容的层次关系。在设计中,不需要特意去记这些规格,根据实际效果和层次关系进行调整即可。行距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采用自动行距或者按照字体大小的1.5倍进行调整。
除此之外,一个好看的原型还需要注意间隔、对齐、分割和分配。在绘制原型时,要保证内容的可读性,体现留白和层次关系,考虑到间距和对齐。安全间距的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在内容和边缘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提升整体的美观度和可读性。
设计原型不仅需要关注整体布局和功能实现,还需要注重细节处理,如尺寸、颜色、字体、间距等。只有将这些细节处理得当,才能设计出美观、易用、符合用户习惯的原型。在设计移动端界面时,我们一般选择将字体大小设为默认的10px,这一选择可以通过在界面上设置标尺线或者创建热区来限制。对于特定的间距,我们推荐使用10px和20px的间距,这个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10的倍数变化。在移动端界面设计中,模块间的间距分为三种:模块间间距、子模块间距和模块内元素间距。对于模块内部的间距,建议主要关注上下左右的间距,并保持左右间距相同,上下间距相同。
移动终端的尺寸建议采用常规的间距尺寸,如10px、15px或20px,这些尺寸并不需要严格的标准,对齐方式足以区分各组关系。而在PC端的设计中,间距可以适当地放大到20px和40px。对于子模块间的间距,我们不建议过于精细地调整像素值,可以按照5px的倍数来调整间距。在同一子模块内的元素组件间,只要保证间距能达到层次分离的效果即可。
在Axure9软件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刻度、网格和辅助线来显示组件的网格和对齐方式。在组件对齐设置中勾选组件对齐和边缘对齐,垂直和水平方向可以设置为5像素。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动对齐,让界面看起来更加整洁有序。对齐是原型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即使字体、间距等不是标准化的,只要有了对齐,原型就会看起来好很多。对齐方式包括左对齐、垂直居中对齐、右对齐等。在Axure软件中,我们可以直接选择要对齐的组件进行自动对齐操作。还有一些具体的对齐原则可以参考,比如表单类对齐、文案类对齐、数字类对齐等。在实际绘制原型时,我们通常会将对齐与分布结合起来使用。分布指的是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即让构件以相同的间距排列。当有相同内容多条时可以考虑自动分发排列。在实际操作中不建议过于纠结具体的间距大小。分段法则是一种利用分段功能或突出层次关系对相同内容进行可视化分组的方法。分割方法包括空白分割、线性分割和色块分割等。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划分。至于阴影效果则不建议在绘制原型时添加因为过于复杂费力如果想要增加视觉效果可以使用阴影色号000000透明度20% x: 0 y: 1模糊4来实现阴影效果而不影响整体设计效率与简洁性。总的来说原型设计是一个注重细节与美观并存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与总结以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在原型设计中,圆角与直角的选择似乎并不对整体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提升设计效果,我们需要根据圆角和直角的特性进行恰当的选择。
圆角设计带有柔和、友好、高辨识度、强烈的设计感和活泼的特质。它适用于横幅、按钮、封面、图片和头像等设计元素,可以适当增加使用频率。相比之下,直角设计显得正式、严肃和专业,有时甚至会带有冲突感。对于需要传达冷静、正式氛围的设计,直角或许更为合适。
在调整圆角大小方面,其规则并非十分严格。当选定一个组件后,你可以通过拖动一个小三角形标记来轻松调整圆角的大小。你也可以按照半径为5px的倍数来调整,组件所在的单元面积越大,圆角的半径也应相应增大。
关于图标的使用,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在初步设计原型时,尽量使用文字、占位符或圆圈代替图标,待原型确定后再进行图标的替换。图标应当清晰易懂,多个图标使用时,应尽量保持风格一致。推荐使用Iconfont和iconpark这两个网站,它们提供了丰富的图标资源,并支持根据不同的风格进行过滤。在使用SVG矢量图形时,应避免扭曲图标。你可以复制这两个网站中的SVG代码,然后粘贴到Axure中,将图片转换成SVG形状,这样可以方便地修改图标颜色和调整大小,而不会导致图标失真。
文案是原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填充文案时,应尽可能贴近实际场景,使用实际内容。在表达时间、日期和数字时,要注意其准确性,避免使用错误的表达方式。文案应传达积极的暗示,避免使用负面语言。当出现错误提示时,应清晰地告诉用户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
在绘制原型图时,不必添加具体的图片,可以使用占位符或矩形图片进行代替。如果觉得表达不够清晰,可以加入适当的文字进行补充。当使用占位符/矩形代替图片时,可以按照常见的比例进行调整,如16:9、3:2或4:3等。
关于动态效果的使用,我们不建议过度追求。在使用时,应根据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来选择性地添加动态效果。简单的效果如链接跳转、隐藏/显示、切换动态面板、垂直和水平滚动等都可以考虑加入。在描述页面切换时,建议为每个页面单独绘制并添加链接跳转,这样有利于编写集成的需求文档。对于App设计,当页面较少时,可以直接将页面平铺在Axure画布上,并用箭头表示跳转关系。
使用动态面板时,应先完成动态面板内所有页面的绘制,然后再将其放入动态面板中。应避免在动态面板中添加过多的子动态面板,以便于后续的修改和调试。在动态面板内切换页面时,可以选择性地添加Axure自带的切换动画和动态效果,其中“慢进慢出”的效果往往更受欢迎。在使用隐藏和显示功能时,最好选择将其置于顶层以避免被其他元素遮挡,同时还可以选择性地添加动态效果以增强用户体验。
在选择日期、时间等输入组件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组件,可以直接使用Axure自带的文本框进行修改和调整。通过深入理解圆角和直角的特性、合理使用图标、注重文案的实际场景贴合性、以及恰当地运用动态效果,我们可以创建出更加生动、吸引人的原型设计。在绘制产品原型时,对于中继器、函数等高级交互以及复杂动画效果,不建议过早涉足。这些高级功能虽能赋予产品炫酷的外观,但在原型阶段更需聚焦于核心功能和用户体验。
几年前,我曾参与一个会员登录页项目的原型设计。从最初的领导设计到最终UI设计稿的呈现,经历了几个版本的变化。其中最左边的是领导初始的设计草图,中间是我基于需求分析进行的改进版本,右边则是最终的UI设计。这一过程充分说明了在绘制原型前,进行完整的需求分析、清晰的功能结构划分和流程梳理的重要性。无需过分担心原型工具的选择,因为工具只是载体,真正重要的是设计理念和能力。
关于原型工具,种类众多如Axure、Sketch、Copycat、墨刀、XD、Instant Design、Pre-code以及MasterGo等。PPT和Excel也能满足基本的原型设计需求。在工作中,你使用的工具和版本往往不是个人选择的结果,而是受到公司需求或团队习惯的影响。目前市场上主流原型设计工具是Axure。我之前分享过一系列关于Axure使用技巧的文章,包括《产品必会的30个Axure使用技巧》系列以及《产品经理必会的30个组件(汇总)》等,都是为了让大家更高效地运用这一工具。
在原型设计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组件库的运用。页面中的很多组件可以反复使用,每次只需从组件库中拖拽即可,无需每次都重新绘制。为了提升效率,我强烈建议每个产品都应建立自己的组件库。关于Axure组件库的整理和收集方法,我在文末也提供了相关途径。
为了更好地理解交互组件和交互设计的原理,推荐大家阅读《什么样的互动组件,你需要在原型中使用》一文。由@王大陆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所有关于在线绘制平面图的内容,请关注本站以获取更多信息。所引用的图像遵循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