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熟知高温烫伤的危险,但对低温烫伤却常常忽视。就在我们身边,那些日常使用的取暖工具,比如热水袋,都有可能引发低温烫伤。那么,低温烫伤究竟有多严重?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
冬季哪些取暖神器可能引发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的表现可能并不显眼,皮肤红肿、水泡、发白,看似面积不大,但实则可能已造成肌肤深部组织的损伤。这种烫伤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只要暴露在约44℃的温度下持续6个小时,就可能出现。以下取暖工具特别容易造成低温烫伤:
1. 热水袋:
使用热水袋时,最好不要整夜置于被窝内。建议在睡前放入被窝焐热,睡觉时取出。对于老人、儿童以及意识障碍者,应更加小心,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检查一次热水袋是否与皮肤接触,避免低温烫伤的发生。
2. 暖宝宝:
使用暖宝宝时,应确保其贴在贴身衣物外面,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或长时间接触。不要将暖宝宝贴在身体受压的部位,以免影响散热,导致烫伤。
3. 电热毯:
选择电热毯时,一定要注意产品质量。使用前检查是否完好无损。建议睡前开启,睡时关闭,避免长时间使用。
低温烫伤究竟有多严重?
如果不幸遭遇低温烫伤,应立即用冷水冲洗创面,或用冰块冷敷进行应急处理。处理完后要注意消毒,避免在创面上涂抹不明产品,以防细菌感染。若烫伤严重,应及时就医。
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40℃至70℃的低热物体而引起的慢性烫伤,在冬季高发,约占冬季烫伤的三分之一。开始时可能只是真皮浅层的水泡型烫伤,但如果持续接触低热源,会逐渐伤及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甚至可能导致深部组织坏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低温烫伤并不只发生在取暖工具使用时,还可能出现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加热型美容仪甚至日常生活中其他看似平常的物品。相比于其他明显的安全隐患,低温烫伤因其不易察觉更易被忽视,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小心防范。
防范低温烫伤同样重要,需要我们关注并采取措施。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让我们一起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