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清洗羊肉和羊杂的传统做法都遵循着一种固定的流程。将羊肉、羊杂(包括羊肚、羊头、羊心、羊肝、羊肺、羊肠)分别用食盐浸泡10-15分钟,之后用清水仔细清洗。羊肉清洗一次即可,而羊杂则需要清洗三次,以去除腥味和臭味。即便经过这样的清洗,羊肉和羊杂中的膻味仍难以完全消除,这无疑是一个明显的缺陷。
接下来是烧煮的环节。传统的做法是将洗净的羊肉、羊杂与药料一同下锅,采用细火慢烧。烧煮过程中,需要加入食盐和上色的化学药品硝。每50千克的羊肉或羊杂,需要用到1千克的食盐和50克的硝。硝不仅能为羊肉上色,还能在烧煮过程中起到催熟的作用。硝的使用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危害,一旦投放过量,甚至会引起中毒,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除了使用化学药品硝,细火慢烧也是传统做法的一部分。这种烧煮方式用于上色和浸味,每50千克的羊肉或羊杂烧煮时间长达3-4小时,工效极低。
至于传统药料配方,则是由多种食用中药材组成,如大茴香、小茴香、桂皮、凉姜、山岱、小丁香、炒果、肉扣、白脂和生姜。这些药材的主要作用是为烧煮的羊肉或羊杂增添浓烈的醇香,去除膻味,并使食物看起来更诱人。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这些药材对人体的作用并不显著。
传统的羊肉和羊杂处理方式在口感和色泽上表现良好,但在健康和效率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探索新的处理方法,以在保持食物美味的提高处理效率,并注重食材的营养价值。例如,可以尝试使用更健康的食品添加剂,或者采用更高效的烹饪方式,以期在满足人们味蕾的也能确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