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首次揭开蓝鲸心率的神秘面纱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斯坦福大学的一支科研团队成功捕获了蓝鲸的心率数据,为我们揭示了这种庞大哺乳动物的心率奥秘。蓝鲸的巨大体型和独特的皮肤结构曾让科学家们对其心率研究望而却步,但现在,这些挑战已被科学家们克服。
蓝鲸的行为和进化收集一直受到科学家的关注。尽管其巨大的体型和皮肤表面积可能让人们误以为在它们身上进行科学研究十分容易,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蓝鲸在野生环境中不会像在陆地上那样呈现肚皮朝上的状态,且其皮肤上的褶皱随着进食而伸缩,这意味着一些标签可能难以附着于其身上。尽管如此,论文的合著者戴维卡德表示他们仍需要尝试将标签放置在蓝鲸身上进行研究。他说:“唯一的方法就是尝试一下。我们尽力了。”令人钦佩的是,卡德在第一次尝试时就成功地将标签置于野生鲸鱼身上。与传感器配合使用,这个标签能够利用其内置的电极测量蓝鲸的心律。鲸鱼左鳍附近的标签成功捕获了关于其心脏活动的宝贵数据,而这背后包含了许多令人惊奇的信息。
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蓝鲸的心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降低到每分钟仅两次。当蓝鲸在海底觅食时,其平均每分钟心跳仅有4到8次。但当它们上升到海面时,心率会迅速增加两倍以上。一旦到达海面并吸取氧气,蓝鲸的心率更是飙升到每分钟37次。这些发现远超过科学家的预期,尤其是那远低于预期的低心率,让科学家们对蓝鲸的心脏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研究者之一杰里米戈德博根表示:“这些新数据揭示蓝鲸的心脏在极端条件下运作。”这可能是蓝鲸未曾进化成更大体型的原因——其心脏可能无法承受更大身体所需的能量需求。对于这些在极端生理条件下运作的动物的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生物大小的生物学极限,还可能对蓝鲸等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该团队目前正在忙着升级他们的标签技术,希望添加更多功能来研究不同活动如何影响蓝鲸的心率。卡德表示:“我们正在尝试新技术和新方法,以突破对如何了解这些动物的知识界限。”他们希望通过对蓝鲸心率的进一步研究,进一步揭示其生理机能的变化以及与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这将有助于我们对这一珍贵物种的保护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