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气熏天”的美味之谜:为何食物“闻着臭,吃着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食物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榴莲、臭豆腐和螺蛳粉等,它们被人们描述为“闻着臭,吃着香”。这听起来似乎违背常理,但背后却隐藏着丰富的科学原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这神秘的美食世界。
我们要明白,食物“闻着臭,吃着香”的现象与我们的嗅觉体验密切相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副教授朱毅表示,嗅觉可以分为鼻前嗅觉和鼻后嗅觉。鼻前嗅觉是直接从鼻腔进入鼻根的嗅觉细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闻”到气味的过程。而鼻后嗅觉则是通过口腔进入的香气,在经过口腔后部与鼻腔连通的管道后到达嗅皮细胞,也就是我们在吃东西或喝东西时的嗅觉体验。
具体到那些让人困惑的食物,比如榴莲、臭豆腐和螺蛳粉等,它们的特殊气味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说说榴莲。榴莲的气味来源于其含有的硫化合物的挥发物基因,这些基因在榴莲成熟时会被激活。这些含硫类化合物具有刺鼻的气味,比如二烯丙基三硫醚等。榴莲的果皮和果肉中还含有丰富的酯类化合物,使得榴莲在闻起来时有一种混合多种水果的香气。
接下来是臭豆腐。豆腐本身只有豆腥味,但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硫化物、吲哚等,其中一部分含硫的氨基酸分解成硫化氢和氨,这就是臭豆腐臭味的来源。而臭豆腐之所以吃起来香,则是因为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具有鲜味的游离氨基酸,比如谷氨酸等。
至于螺蛳粉,其散发出来的“臭味”并非来自螺蛳本身,而是来自于螺蛳汤中的田螺或江河中的小螺蛳。这使得汤品非常鲜美,再加上经过发酵的酸笋的味道,就形成了螺蛳粉独特的味道。而螺蛳粉的香味则主要来源于酸笋中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以及其他配菜。
这些食物的特殊气味和美味都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我们之所以能够享受这些“闻着臭,吃着香”的美食,是因为我们的嗅觉和味觉在感知食物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食物的独特之处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感官体验,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多样。
内容由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进行科学性把关,旨在为读者提供科学、准确的知识普及。让我们共同美食世界的奥秘,享受每一次味蕾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