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内的羽绒世界:深入了解含绒量与充绒量的奥秘
当我们走进商场,面对琳琅满目的羽绒服时,吊牌上的含绒量与充绒量往往令人困惑。究竟这两个词汇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羽绒服的羽绒世界。
含绒量,听起来有些专业,但其实它正是羽绒服中羽绒占全部填充物的比例。如果一件羽绒服的含绒量是90%,那就意味着羽绒占据了填充物的90%,剩下的10%则是羽毛。含绒量在70%及以上的羽绒服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羽绒服,且含绒量越高,保暖性越好,价格也随之上升。高品质的羽绒服,如选用90%以上的白鹅绒或白鸭绒,其保暖性和舒适度都是相当出色的。
而当我们听到充绒量这个词时,它所代表的是一件羽绒服中所有羽绒的总重量,也就是羽绒里面的“绒”的重量。与含绒量不同,含绒量是一个比例概念,而充绒量则是具体的重量值。充绒量是影响羽绒服品质和保暖性能的关键因素。在同等条件下,充绒量越高,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就越好。
那么,当我们看到标签上的“95%白鹅绒丝”,就应该明白这指的是羽绒制品中白鹅绒丝占所有填充物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白鹅绒因其轻盈、保暖性高、绒丝长、蓬松度高等特点,被视作羽绒制品的优质填充物。
如果羽绒服洗坏了,会有一些明显的表现。脱绒现象会发生,羽绒内的细软羽毛在洗涤过程中容易因各种因素产生折断、变质、硬化等问题,导致羽绒量减少,质量下降,保暖性变差。由于羽绒在衣服内胆里松散分布,洗衣机脱水时容易产生离心运动,导致羽绒聚集在一处,使得衣服内的羽绒分布均匀性变差,这就是堆绒现象。如果洗衣机内的机械力过大,还可能导致羽绒服内折断的羽毛从织物纤维空隙内钻出来,这就是钻孔现象。这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影响羽绒服的保暖性能。
了解含绒量和充绒量的含义和区别,不仅能帮助我们选购到更合适的羽绒服,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保护羽绒服,延长其使用寿命。在购买和保养羽绒服时,一定要留意这些关键信息,以确保我们的投资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