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英——永恒的僵尸道长
有这么一位电影传奇人物,他凭借一部《僵尸先生》开创了香港僵尸电影的黄金时代,他就是林正英。英文名为Lam Ching-ying,被观众亲切地称为林根宝、英叔、正英师傅。他于1952年12月27日出生在中国香港的一个普通家庭。
林正英小时候家境贫寒,父母以帮人包伙食为生,家中六兄弟姊妹中他排行第三。尽管家庭环境艰苦,但他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1963年至1964年间,他加入了香港京剧团,并拜粉菊花及于占元为师。他在春秋戏剧学校学艺五年,与尊龙、惠天赐、孟海、董玮等人成为同门师兄弟。
十七岁时,林正英进入电影圈,开始了他的龙虎武师生涯。由于身材娇小,他曾担任不少女演员的替身。他的才华并未因此埋没。十九岁时,他开始了武术指导的生涯,并在多部影片中担任武术指导,如《唐山大兄》。
林正英在武术指导领域的才华得到了李小龙的赏识。他是李小龙最信赖的武术指导之一,在许多电影中都有他的身影。他的动作设计让李小龙非常满意,从而赢得了信任。
七十年代,林正英参演了一些著名的功夫片,如《唐山大兄》、《龙争虎斗》等。到了八十年代,他在电影《败家仔》中的表现赢得了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奖。他在电影《人吓人》中扮演的老弱道士角色也让人刮目相看。
林正英的演艺事业真正起飞是在1985年的电影《僵尸先生》上映时。他在此片中饰演的道士角色深受观众喜爱,并因此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之后的多部影片中,他继续出演这一角色,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僵尸道长。
九十年代初,林正英的电视生涯开始起步。他在电视剧《僵尸道长》中的表现赢得了高收视,并被认为是他的影途的起死回生之作。之后的《僵尸道长Ⅱ》和《等着你回来》等作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7年,正在拍摄《僵尸道长Ⅲ》的他被诊断出患有肝癌,拍摄被迫终止。
林正英在圣德勒撒医院与癌症抗争了数月后,于1997年11月8日离世,终年45岁。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经典黄金僵尸片绚烂时代的终结。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电影事业,为观众带来了无数经典作品。
当时,林正英的大殡仪式在庄严的宝福纪念馆举行,女友苑琼丹陪伴在旁。当载着灵柩的车缓缓驶来时,林正英的小儿子抱着棺材大声哭喊:“爸爸别走!”这令人心碎的一幕令人无不为之动容。众多娱乐圈的同行纷纷前来送别,其中包括罗家英、曾志伟、苑琼丹等人。当红影星苑琼丹双眼红肿,尽管一直强忍泪水,但在诵经告别仪式上,她身着黑袍为好友送行,悲伤之情溢于言表。当瞻仰遗容和灵棺后,苑琼丹向林正英的遗像鞠躬道别,虽未跟随前往火葬场,但心中悲痛难以言表。
说起林正英的演艺生涯,他的艰辛历程令人敬佩。一次被糟糕演员误伤鼻梁,虽痛得眼泪直流,但他仍坚持完成拍摄。同事们透露,他常常为了拍摄而累昏在片场,睡眠不足是常态。在《僵尸至尊》中,他与吴家丽演绎亲热戏时,虽然吴家丽大方配合,但他自己却倍感紧张,一度慌张不已。在拍摄高难度动作戏时,虽有替身帮忙,但他始终力求完美,为观众带来精彩的作品。
演员们回忆起与林正英共同拍摄《僵尸先生》时的趣事,不禁笑出声来。片场中的许冠英、楼南光、钱小豪三人如同活宝,总能逗乐全场。而林正英则威严如师傅,平日里不爱笑也不多言,但他在片场的一些有趣表情却能引发更大的笑声。尽管他给人严肃的印象,但导演偶尔也会要求他做出有趣的表情,这些反差大的表现起到了很好的喜剧效果。
谈及林正英的感情生活,他虽已离世,但他的影像和作品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早在八三年,他与前妻郑冰冰结婚,育有一子一女。离婚后,他决心将子女送往美国留学,并计划自己将来移居美国养老。他与父母同住,方便照顾一双儿女,子女们对他的戏情有独钟,自动录下他演戏的录影带。
林正英与女友苑琼丹的相识源于《僵尸道长》第一部的拍摄。剧中他们被安排成一对,而剧集的结束正是他们携手生活的开始。遗憾的是,数年后林正英去世,苑琼丹未能名正言顺地与他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是苑琼丹主动追求林正英的。她经常在收工后借车送他回家,尽管林正英曾拒绝她,但最终他们还是走到了一起。96年他们开始谱写恋曲,苑琼丹甚至特意搬家与林正英共同生活。林正英去世后,苑琼丹仍固执地以的身份为他守灵,令港媒一片惊讶。苑琼丹表示:“他生病期间我一直都知道,他不愿被媒体打扰,所以搬到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地方去住。他临走的时候让我好好保重自己。”她尊重他的选择,但心中的悲痛难以言表。作为一位演员,在镜头前展现自己的光辉形象是每一位演员的追求。他们希望呈现出的自己是最辉煌、最美丽的一面,而不是病容憔悴的模样。他们深知,观众不愿意看到他们脆弱的一面,尤其是自己深爱的人。因为他们了解,一旦看到他们这样,心中必定会涌起难以名状的悲伤。
说到电影艺术,林正英的鬼片堪称经典。这些影片的特点在于情感贯穿始终,这也是林氏电影与其他以吓人为主的恐怖电影的区别。情感是林正英电影的灵魂,情动则意动,意动则念动。当恶念被鬼神利用时,林氏电影中的鬼便应运而生。这种情节设计符合国人对鬼神警人的传统观念,使得电影中的鬼显得真实无比。真实的恐怖往往直击人心,让人无法忘怀。这也是林正英最为成功之处。他擅长利用人们心中潜藏的恐惧来制造恐怖效果,这种手段十分高明。
除了情感贯穿始终的特点外,林氏电影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俗”。林正英所饰演的角色大多以道士形象为主。他穿着道士袍,手持桃木剑的经典形象深入人心。但这个道士往往与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相去甚远。他贪财、爱占小便宜、注重面子、有时糊涂、偶尔还带点色。他对外来宗教持排斥态度,甚至在教堂搞恶作剧,毫无得道高人的包容气质。这种贴近生活的本真形象,使得观众毫无距离感。他在片中掐诀念咒的做派虽然有所夸张,但基本上还原了现实中们走门窜户的那一套。这种真实感让人信服,仿佛风声敲窗就如同鬼声一般。
观影之后,观众还能顺着影片的思路继续思考,仿佛身临其境,真的见到了鬼怪。这种观影体验可谓是看鬼片的最高享受。林正英的鬼片不仅让人感受到恐怖,更让人感受到情感的共鸣。这种情感与恐怖的交织,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既感到紧张刺激,又能够深入思考生命、人性与鬼神的关系。这也是林正英电影独特的魅力所在。林正英:动作巨匠与影视鬼才的传奇人生
一、主要作品概览
林正英,一位动作设计的天才,他的杰作频频出现在影坛。以下是他的部分代表作品:
动作设计:
《小英雄大闹唐人街》(1974)、《林世荣》(1979)、《杂家小子》(1979)、《新贴错门神》(1979)等,每一部作品都展现了他独特的动作设计才华。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他的作品如《鬼打鬼》、《搏扎》、《五福星》、《僵尸先生》等,更是风靡一时。其中,《神勇双响炮续集》、《灵幻先生》等作品,更是彰显了他的创作巅峰。
二、影视监制的杰出成就
除了动作设计,林正英在影视监制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监制作品如《驱魔警察》(1990)、《誓不忘情》(1992)、《青蜂侠》(1994)等,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三、导演生涯的辉煌
林正英不仅擅长动作设计和影视监制,他还涉足导演工作。他的作品如《一眉道人》(1989)、《青蜂侠》(1994)等,都展现了他卓越的导演才华。
四、电视作品的独特魅力
林正英的电视作品也颇具影响力。如《僵尸道长》系列、《撞到正》、《一枝》等,都在电视荧屏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饰演的毛小方角色,更是深入人心。
五、开创僵尸片的黄金时代
林正英开创了一个美好的僵尸片年代,他拍摄的僵尸影片在力保不失本土民俗趣味之余,又加入了西方元素。他的影片上映后,票房过千万,虽未能盈利,却打开了人重新审视本土僵尸电影的思路。之后的香港僵尸电影再度掀起创作热潮,他的影响可见一斑。
六、合作与风格
林正英与众多影坛巨匠合作,共同创造了无数经典。他与钱月笙、陈会毅的合作,以及和刘镇伟的交锋,都展现了他在影视界的卓越才华和广泛影响力。他的风格独特,无论是动作设计还是影片题材的选择,都展现了他的创意和才华。
七、荣誉与影响
林正英的成就得到了业内的认可。他的影片在当时取得了极高的票房成绩,为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影响不仅仅在影视界,他的创作思路和对僵尸片的创新,也为后来的电影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林正英是一位真正的影视鬼才,他的才华和创意为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的动作设计、影视监制、导演才华以及独特的创作风格,都让我们为之赞叹。他的成就和荣誉,都是他对影视界的巨大贡献的最好证明。在90年代末期至新世纪之初,界出现了一波僵尸电影的复兴潮。诸如《生化寿尸》(叶伟信导演)和《生化之丧尸任务》(郑伟文导演)等作品,虽然在形式上模仿了日本电子游戏《生化危机》中的元素,带来了新颖的视觉体验,但它们所呈现的生化寿尸、丧尸等形象,更多是靠病毒感染制造出的恐怖效果,与中国本土的僵尸片其实并无太多关联。
其中,林正英于1985年主演的《僵尸先生》无疑是香港灵幻功夫片的巅峰之作。该片在公映时引起了巨大轰动,票房狂收2000多万,从而催生了大量的跟风之作。片中人通过闭呼吸来避僵尸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至今仍在被众多同类影视片模仿。林正英因此片一举成名,并荣获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社会评价中的林正英,对于许多小孩和年轻人来说,他是一位经常在僵尸片中出现的令人亲近的师傅。他的影片伴随着无数人的成长,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僵尸片印象已被生活的色彩所覆盖,但一旦偶然重温这些电影,那种熟悉的感觉立刻就会唤醒人们的记忆。
一位15岁的网友曾深情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林正英师傅的电影是我们童年的一部分。他的形象亲切、熟悉,具有无法言喻的魄力。得知他终年才45岁,我们感到惋惜、疑惑,多种情感交织。这位网友的话语道出了许多当代人以及未来观看林正英电影人们的心声,充分展现了林正英师傅电影和人格的魅力。
他的电影作品,不仅是史上的一部分,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让人们感受到恐惧与安慰并存,怀念与感动交织。他的演技和塑造的角色,已经成为一种经典,永远铭刻在观众的心中。他的才华和魅力,将永远熠熠生辉,为史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