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古代人没有牙刷靠什么清洁牙齿?

  • 生活常识
  • 2025-09-10 06:43
  • 来源:www.hesuanjiance.cn
  • 核酸检测网

《诗经卫风硕人》所描绘的齐国女子庄姜,拥有如葫芦籽般白洁细密的牙齿,这背后离不开她所采取的牙齿保养手段。在古代,中华民族对于牙齿健康的重视,从这部诗篇中便可窥见一斑。

尽管中医对牙科的专门分类出现较晚,但古人早已意识到牙齿保养的重要性,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牙科疾病。这一点,在古老的象形文字中也有所体现,如“龃龉”、“龊”、“龇”、“龋”等词,都描述了与牙齿相关的病态,反映了古人对口腔健康的关注。

古人的刷牙习惯与现代有所不同。周朝时期,人们认为刷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最初的牙齿清洁方式是通过漱口法完成的。当时,人们每餐之后都会用盐水漱口,《礼记》中就有相关记载。由于盐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古人逐渐发现并使用盐来清洁口腔。盐在当时是一种奢侈品,普通人家难以消费,因此他们常常使用酒、醋、药汤、茶水等作为漱口水的替代品。

随着时代的进步,食物种类的丰富使得原始的漱口法无法满足清洁牙齿的需求。于是,手指揩齿法应运而生。尽管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种方法在古代确实存在了很久。而此时的牙膏也有了相应的变化,青盐擦牙法成为当时最流行的牙齿清洁方式之一。

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头圣图》和晚唐壁画《劳度叉斗圣变》为我们提供了古人刷牙的生动画面。值得一提的是,刷牙不仅是日常生活习惯,更是佛教仪式的一部分。印度佛教徒每餐饭后必定用牙签清洁牙齿,这一习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唐玄奘在印度取经时,将这一习惯带回中原,并选择了杨柳枝作为最初的牙刷。杨柳枝因其生长迅速、质地松软、纤维丰富而备受青睐。

杨柳树只产于中国的局部地区,因此在一些地区仍保留着手指揩齿法的传统。直到宋朝,这一状况才有所改变。在辽代驸马赠卫国王夫妇合葬墓这一辽代契丹贵族墓的发掘中,展现了古人洁牙工具的更迭和发展。这些工具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口腔健康的重视,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揭示古墓之谜:千年前的牙刷与牙膏故事

尽管这座古墓遭受了盗掘,但仍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发现便是两支古老的牙刷,它们的出土为我们揭示了中国人刷牙历史的崭新篇章。

这两支牙刷保存下来的只是刷柄,一端打有两排细孔,或许是用来固定刷毛的地方。尽管历经千年,它们的形制已与近代牙刷颇为接近,展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与生活进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牙刷的出土与契丹人汉化进程紧密相连。在入住中原后,契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中原化,刷牙这种生活习惯也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

时光流转至北宋时期,刷牙在宋朝更加流行并日益平民化。用牙刷刷牙已是平常之事。不仅绝大多数人使用牙刷,而且境内还出现了专门贩卖牙刷的店铺和制作牙刷的作坊。这些刷牙铺的出现,无疑推动了牙刷的普及与发展。

宋朝的牙刷制作材料多样,包括木、竹骨、角等,相较于辽代,材料来源更加丰富,价格也变得更为亲民。这使得使用牙刷刷牙变得更加普及和低廉。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代牙刷与现代牙刷基本类似,之后的朝代未有太多改变。直至明孝宗墓中出土了一支完整的牙刷实物,其与现代牙刷完全相同,使这位皇帝被世界牙科医学会认可为牙刷的发明者。

在牙膏方面,古人的创造力更是令人惊叹。最初,他们使用盐水、酒、醋、药汤等漱口水作为牙膏的替代品。后来,盐被加工成青盐,成为专职牙膏的替代品。而杨柳枝擦牙法的出现,促使各种中药牙膏替代品应运而生。

在宋代,古人甚至以茯苓等药材煮成古牙膏,用于晨起漱口。若清洁效果不佳,他们便使用牙刷进行清洁。若无牙刷,便掐一段杨柳枝代替。实在没有杨柳枝时,他们还会用古牙膏蘸双指清理牙齿。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在牙膏的选择上并不拘泥于一种配方。古书记载的牙膏配方不下二十种。大文豪苏轼和科学家沈括也曾发挥联想,分别选择松脂和茯苓、苦参等材料制作牙膏。

与欧洲人相比,中国人刷牙的历史要悠久得多。想象一下,如果古代欧洲人见面时露出两排大黄牙并亲吻,那将是一场怎样的灾难。而我们古代的文明和智慧,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加健康、文明的交往方式。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人如何清洁牙齿的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的频道。奇事网为您揭示更多古代文明的奥秘!

猜你喜欢

核酸检测网看看

核酸检测网热门

核酸检测网排行

关注核酸检测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