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信王高季兴:南平国的传奇开国国君
传奇人物高季兴,原名高季昌,字贻孙,南平开国国君,他在位共五年,是荆南地区的传奇人物。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奇闻奇网小编的脚步,一起探寻高季兴的生平事迹。
早年经历
高季兴早年曾是义子朱友让的家奴,后被朱温收为义子,成为朱温的亲随牙将。他的才华和勇气在战争中得到了展现,因破凤翔救有功,被授予“迎銮毅勇功臣”称号,逐渐升至宋州刺史。
迎还昭宗
天佑年间,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等人劫持到凤翔。朱温率兵攻打凤翔时,高季兴凭借智勇之谋,成功劝说朱温攻城,并招募勇士马景实施妙计,成功引出敌军,为朱温攻入城内立下大功。高季兴被任命为检校司空、代理宋州刺史,并荣获“迎銮毅勇功臣”称号。
人物生平
此后,高季兴随朱温征战青州,迁任颍州防御使。天佑三年,朱温任命高季兴为荆南兵马留后,此后的高季兴在荆南地区展现出卓越的治理才能,招抚百姓,恢复生产,逐渐壮大势力。
随着后梁的建立,高季兴被封为荆南节度使。他在此地招聚流亡百姓,恢复城市繁荣。他任命得力将领和谋士,如倪可福、鲍唐、梁震等人为其效力。随着后梁国势的衰弱,高季兴与后梁的关系逐渐紧张,他曾出兵攻归州、峡州,但被蜀将王宗寿击败。此后,他断绝给后梁的贡赋。
入觐洛阳
高季兴得知后唐建立后,决定亲自前往洛阳朝见。尽管有谋士梁震的劝阻,但他仍然坚持入朝。入朝后,他被任命为中书令。
高季兴是一位富有智谋、胆识和治理才能的传奇人物。他在荆南地区建立了南平国,为当地百姓带来安定和繁荣。他的生平事迹充满了传奇色彩,值得后人铭记和传颂。唐庄宗在高季兴亲自朝见时,果然有过扣留他的想法。郭崇韬进谏道:“陛下已经取得天下,各地诸侯都仅是派遣使者进贡,而高季兴却亲自前来。我们应该褒赏他,让他成为表率。如果扣留他,又怎能赢得其他诸侯的忠诚和信任呢?”于是唐庄宗命令高季兴返回江陵。高季兴刚刚离去,唐庄宗便反悔了,秘密命令襄州节度使刘训在中途截留他。当唐庄宗的密诏传到襄州时,高季兴已经连夜离开了。他在襄州与众人畅饮时,对孔勍说:“我这次离朝,有两个错误。一是去朝拜,二是他们放我离开。”
高季兴回到江陵后,握着梁震的手感慨地说:“幸亏听了您的话,否则我险些无法回来。”当被问及朝中形势时,高季兴讲述了自己的观察:“新君刚刚得到河南,便对手下功臣说‘我在手指头上夺得天下。’灭梁之功岂能一人独享?皇帝如此自满,功臣心生寒意。再加上他沉溺酒色,恐不久将失去天下。我无需担忧。”于是他在江陵修缮城池,储备粮食,招募梁朝散兵,以备将来可能发生的变故。
同光二年(924年),高季兴兼任尚书令,被进封为南平王。到了三年(925年),唐庄宗命令魏王李继岌与郭崇韬率兵伐蜀。高季兴请求率领荆南兵马攻取夔州、忠州等地,并担任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他并未实际出兵。
李继岌灭蜀后,押送财务的船队顺江而下,准备运往洛阳。同光四年(926年),发生了兴教门的变故,唐庄宗被杀。高季兴得知消息后,立即杀死使者并截留货物。
唐明宗即位后,高季兴要求将夔州、峡州等地划归其管辖。朝廷虽然同意了这一请求,但仍坚持要委派刺史。高季兴表示已派遣子弟前往这些地方,请求朝廷不要另行委派刺史。唐明宗大怒,削除了高季兴的官爵。
在天成二年(927年),唐明宗任命襄州刘训为招讨使讨伐高季兴。不久,别将西方邺攻取了夔州、忠州和万州等地。高季兴于是以荆州、归州、峡州三地向南吴称臣,被封为秦王。
在天成三年农历十二月(929年1月),高季兴因患脚气病离世,终年七十一岁。他的长子高从诲继位后,向后唐请罪并寻求宽恕。而后唐则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并追封高季兴为楚王,赐谥号武信。高季兴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智慧和生存策略,他的事迹将永远被记载在历史的篇章中。
晚年时期的高季兴虽然遭遇了许多和变故,但他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机智。他的政治手腕和智谋使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生存下来,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离世对于荆南地区以及后唐政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的事迹和故事则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