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有过一种独特的体验,仿佛无数蚂蚁在手臂上轻轻爬过,那感觉就像是午睡后手臂的麻木。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必过于担心,稍作休息,麻木感便会逐渐消散。
这种生理性的麻木主要是由于不良姿势引发的局部供血不足,或是末梢血液流通不畅,又或是神经受到外力压迫,如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提重物、睡眠姿势不当等。这类麻木通常较为轻微,对健康影响不大,稍作休息即可缓解。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长期持续的手部麻木,或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的手指间歇性麻木,甚至夜间因麻痛而醒来。这些情况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不容忽视。
1. 神经根型颈椎病:这是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导致的,以神经根受压为主要表现。长时间久坐、低头、枕头过高或过低等都可能引发颈椎病。不同手指的麻木可能表示不同颈神经根的受压。
2. 腕管综合征:这是由于外伤、劳损等引起的腕部病变或退变,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拇指、食指、中指的麻木疼痛,常有夜间麻醒史。
3. 短暂性脑缺血或脑卒中:这可能是由脑动脉硬化、血栓脱落、供血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如果伴有头痛、头晕、视线模糊等症状,可能是中风的征兆,需要及时就医。
4. 糖尿病:双侧手指发麻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并发症在病程早期即已出现。
5. 中毒:手麻也可能是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经常酗酒的人出现手足发麻,需要警惕慢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挑食导致的B族维生素缺乏、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出现手麻症状。
6. 怀孕晚期或更年期综合征:部分孕妇和更年期女性可能会出现手部麻木的症状,这些情况通常会在特定时期结束后自行消失。
7. 其他原因: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也可能导致手麻。对于这类疾病,需要专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手麻的自我评估方法也十分重要。当我们出现单侧手麻时,可以尝试改变颈部位置来初步判断原因。保持手腕于最大屈曲位,观察是否出现桡侧三个手指的麻木不适感,以判断是否可能为腕管综合征。如果出现双侧对称性的手麻,则可能是由于内科疾病导致的,需要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可能的原因。
至于腕管综合征的处理方法,首先需要避免过度使用手指,尤其是避免重复性的活动,如长时间使用鼠标或打字等。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手部麻木的症状,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以确保身体健康。针对那些如牙科医生、乐手、教师、记者、编辑、装配工和运动员等需要频繁使用双手的职业人群,腕管综合征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由于腕管综合征的治疗过程相当复杂,甚至有些严重的情况需要手术干预,因此预防该综合征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腕管综合征呢?
保持正确的姿势是关键。国外研究表明,当腕部保持0度,操作者的腕部处于自然平伸状态时,不仅操作感觉最为舒适,而且腕部症状的发生率也降到最低。在使用鼠标时,我们应该借助腕垫承托手掌下方的肌肉,而不是手腕位置。鼠标要放置得足够近,确保手腕保持平直,避免前臂过度伸展。在操作键盘时,适当调整座椅高度,使腕部保持中立位置,同时保持手指弯曲超过30度以及前臂呈半旋前姿势,这样能够有效减小腕管压力。
要注意休息。对于长时间使用双手的上班族来说,应该合理安排工作,将需要用力使用患部的工作与无需使用患部的工作相互穿插,避免患部过度疲劳。
适当的锻炼也是预防腕管综合征的重要手段。研究显示,那些很少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患腕管综合征的几率是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的6倍。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当的锻炼方式来预防腕管综合征的发生。但需要注意的是,腕管综合征患者在参与剧烈的体育活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和康复医学科专家的意见。
如果你经常出现手部麻木的症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深入检查,找出病因。在必要时,可以借助颈椎片、血糖测试等辅助检查手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预防胜于治疗,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注重双手的保养,远离腕管综合征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