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凭借其独特的设计,成功登上了热搜。建筑大师扎哈的杰作无疑是无懈可击的,某个迷之角度的自拍照,却使得这座原本高雅的艺术品化身成了一只悲伤的青蛙,令人哭笑不得。
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禁想起那句话,有些美人在接受某种改变时,反而会让人感叹其魔幻之感。而梅溪湖的建筑虽美,有时也会被一些独特的拍摄角度和解读所误导,导致产生意想不到的误解。对于真正的艺术而言,其本身的魅力是无法被忽视的。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这座地标性建筑便是如此。它不仅拥有让人惊艳的外观设计,更承载着人们对于艺术和文化的追求。而它所展现出的魔幻和奇特之处,正是吸引人们前去观赏的原因所在。正如氧叔要带着我们一起线上景点一日游,看看这些魔幻建筑是如何满足我们的衣食住行全方位需求的。不信你来看。
首先来看这座魔幻的地标性建筑——宁夏平罗金融大厦。无需花费任何金钱,就能满足你对景点的向往。接下来是广州圆大厦和沈阳方圆大厦,它们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设计理念成为了人们瞩目的焦点。不仅如此,河北三河的天子大酒店更是将奢华与尊贵融为一体,让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宾至如归的体验。享受美食也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苏州阳澄湖“超级大闸蟹”生态馆为你献上最顶级的帝王蟹,而白洋淀金鳖馆则为你展示无与伦比的好鳖。安徽淮南奥林匹克公园的健身设施也是一流的,让你在享受美食之后也能保持健康的身体。还有重庆武隆的“飞天之吻”爱情圣地景点则充满了浪漫的气息。这些地标性建筑虽谈不上丑,但也说不上美,它们更多地展现出的是一种无语和奇葩的感觉。它们的设计过于具象化,色彩过于艳俗,使得建筑物本身过于象形。虽然象形建筑并非不美,但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相像而忽略了建筑设计最底层的逻辑。这些奇葩建筑的背后反映出了什么呢?是对于金钱和权势的崇拜吗?还是我们对于文化和美的追求呢?显然不是。这些莫名其妙的建筑并不能真正代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对文化和美的追求。那么这些动辄十几个亿的地标性建筑的存在价值究竟在哪里呢?它们应该是让人提到看到就与有荣焉,而非嗤笑一声。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地标性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造目的以确保它们能够真正反映出人们对于文化和美的追求并让人们产生真正的共鸣和赞赏。西藏的布达拉宫,宛如人间神迹,令人叹为观止。在当代建筑领域,却出现了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奇葩建筑”。这些建筑的存在,反映出了我们精神文化的荒芜和审美趣味的匮乏。
这些急功近利的建筑,忘却了最基本的设计原则,只为了出名而建造。比如福禄寿大楼,虽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全球“最大象形建筑”,但却被市民票选为最丑建筑。建筑物的形态和功能应当相辅相成,而不是为了追求所谓“最”字而忽略最基本的审美和设计原则。这些违背本土风情的建筑,无法因地制宜,粗暴地将建筑与环境割裂,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视觉审美和切身体验。
广东的南丰汇大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玻璃幕墙设计将人们与自然环境隔离,不仅对内不通风、不防日晒,对外还造成了严重的光污染。这种无知的贪婪,导致一些奇葩建筑总是想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却忽略了最简单的设计美本质。它们不过脑地杂糅各种文化审美元素,让人一头雾水。
我们从不缺乏动人的建筑。好的建筑应该能够让不懂的人也能心旷神怡。无论是东方建筑审美中的步移景异、玄瓦坡顶,还是西方建筑审美中的明暗对比、空间开合,都应该被融合并展现出来。像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就展现了中式“灰空间”的光影之美和现代建筑的手法。
吐槽归吐槽,我们的建筑文化底蕴无比深厚。从千年古刹到与时俱进的新中式建筑,无不彰显着文化的厚重美感。我们的建造能力更是全世界有目共睹。像疫情期间震惊世界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就是诞生在人们眼前的神话。它们向世界证明了我们的团结一心和建造能力。
我们相信,未来的建筑更能展现大中华的文化与魅力,成为口口相传的不灭经典。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记录着每个美好的瞬间和珍贵的灵魂。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些能够让人心旷神怡、彰显文化与魅力的建筑佳作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