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是夏秋之交的季节里人们钟爱的水果。立秋的桃子,经过长时间的日照,光合作用充分,味道相较于夏季的更为香甜。在中国深厚的文化背景下,桃子承载着丰富的正能量。自古时起,人们就有立秋食桃、收藏桃核的习俗,甚至在除夕之夜将桃核焚烧成灰烬,以期祈愿一年平安吉祥,避免不利的困扰。
立秋时节,谈及吃西瓜,人们常常会提及“啃秋”的说法。随着立秋的到来,我们正式告别了夏天的凉爽,进入了秋季。西瓜因其性寒且滑利,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膳食纤维,在天气渐凉的秋季,吃西瓜可能会对肠胃造成负担。依照传统的饮食习惯,立秋之后,人们逐渐放下了对西瓜的钟爱。
清凉糕,一道以红薯淀粉为主的美味佳肴。熬制后的红薯淀粉羹,盛入碗中冷藏,次日便会凝固成块。切成小块后,撒上糖、薄荷、醋等调料,每一口都充满清凉、酸甜的味道,令人食欲大开。
立秋时节,台湾的街头巷尾,龙眼成为了必吃的食物。此时正值台湾龙眼丰收之际,因其圆满的外形,龙眼在当地被称为“福圆”。人们深信,食用龙眼能够带来好运,因此有谚语云: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赤小豆,作为五谷杂粮之一,在秋季成熟。立秋时节食用赤小豆,为身体补充能量之余,还寓含着特别的讲究。传统习俗中,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取七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用时面朝西方,据说如此便可以一秋平安,远离痢疾之困扰。
这些立秋时节的传统食物和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平安的期盼,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