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州大地上飘扬的一面旗帜背后,蕴含着一段辉煌的历史与一个令人钦佩的故事。我国的国旗,诞生于伟大的设计师曾联松之手。曾联松,他是浙江瑞安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英才,毕业于中央大学经济学专业,他的一生与五星红旗紧密相连。
在风雨飘摇的年代,曾联松于1938年通过同学的引荐,踏入了中国革命的洪流之中。建国之后,他历任上海市政协常委,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的贡献远不止于此。1999年,这位伟大的设计者在上海辞世,但他的精神永存,骨灰被安放于龙华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
谈及五星红旗的设计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曾联松的原始设计并未立即被选中,但在戏剧家田汉的坚持下,这一设计被采纳并得以呈现。在审议组的多轮讨论与修改之后,大五角星中的镰刀与斧头标志被移除,取而代之的则是我们现在所见的四个小五角星环绕一个大五角星的图案。这一图案在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被正式确立为国旗,曾联松因此成为了五星红旗的设计者。
当我们仰望那庄严的国徽时,会发现其内含的元素丰富多彩。国徽由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组成,其设计要晚于国旗。这是一个由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梁思成、林徽因等人与中央美术学院的张仃等人组成的强大设计团队共同创作的结晶。国徽的设计同样经历了多次审议和重组,最终才获得通过,他是集体智慧的象征。
这面红旗与这枚国徽,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们背后的故事,生动而丰富,令人动容,让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