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疫情发展阶段与资源分配:内地及本地专家评估认为,全民强检应在疫情爆发初期或尾段进行,而当时香港确诊数字仍处于高位,此时投入有限资源进行全民检测难以达到根本性目标。特区强调需优先保障医疗系统运转,将资源集中于重症救治和重点人群防护。
2. 社区组织能力限制:香港社区组织能力较内地薄弱,难以实现“不漏一户”的彻底筛查,且围封强检的实际覆盖率仅约90%,存在执行难度。第五波疫情期间的287次围封行动中,仍有2800人未遵从检测,占受检人数的3.5%。
3. 病毒特性与防控策略调整:随着对奥密克戎毒株认识的深入,其致病力减弱且轻症居多,大规模检测的防控效益下降。后续国家政策也转向优化检测范围,仅对高风险区域和岗位保留强制检测,其他人群实行“愿检尽检”。
4. 社会成本考量:全民强检需配套严格的人员流动限制,可能对民生和经济造成较大影响。香港最终选择维持社交距离措施至2022年4月20日,暂缓全民检测以平衡防疫与社会运行。
该决策反映了疫情应对从“一刀切”向精准化、科学化的转变,后续政策亦强调防控措施需与疫情危害程度匹配,选择“对生活影响最小”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