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期出现多起涉及核酸检测公司的法律纠纷,主要围绕应收账款拖欠问题及合同履行争议。以下是具体情况:
达安基因作为典型案例,已对北京、上海、珠海等地的4家医学检测实验室提起诉讼,案由均为合同买卖纠纷。这些实验室多成立于2016年至2022年,主营核酸检测服务,但长期未支付检测费用,导致达安基因应收账款累计超过40亿元,其中部分坏账已达4090万元。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圣湘生物,其未收回的应收款达12.77亿元,去年已产生4596万元坏账。
上海某区财政局因未按约支付塞力斯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核酸检测尾款(72,330.96元),被多次催款。实验室同意以9.7折结算,但截至2024年10月仍未收到款项,相关函件已提交至财政部门申请支付。
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因操作不规范面临刑事指控。例如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因伪造检测数据被吊销执照,实际控制人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多地已出台政策严格规范样本外送检测流程,以遏制第三方机构转包服务等乱象。
综合来看,上海及全国范围内的核酸检测公司诉讼潮反映了行业在疫情后的财务困境,既有应收账款回收难题,也暴露出部分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