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颖(民航总医院支援朝阳区采样队)每日凌晨四点半摸黑出发,骑行共享单车穿越封控区寻找接驳点。为赶在居民上班前完成早检,她需六点前到岗,曾因交通管制徒步3公里抵达采样点。防护服内冬冷夏蒸,30℃高温下连续工作6小时导致多次中暑,仍坚持"顶格"完成日均千份采样任务。
上海兰卫检验所应急小组实行12小时轮班制,鞠鹏程团队单日处理2.7万份样本。为缩短报告时间,他们研发数字化系统将流程从24小时压缩至6小时,手指被试管盖磨出血泡仍保持每分钟60管的加样速度。杨丹丹所在试剂配置组日均手工配制5万管试剂,成员普遍患腱鞘炎仍坚持"快、准、狠"标准。
山南市藏医医院检验科在海拔3560米处搭建临时实验室,党员带头实行"床旁交接班"—困了就在仪器旁打地铺。次仁卓嘎连续72小时监控扩增曲线,因缺氧晕倒后仅休息2小时又返岗。团队创造单日检测1.2万管的雪域纪录,防护面罩结冰仍保证零差错。
南皮县卫健局唐红霞记录:采样护士王丽在零下15℃的户外连续工作8小时,酒精消毒导致手指冻伤溃烂,仍用纱布包裹坚持完成最后一管采样。其所在机动队首创"车载电暖器保温箱",确保夜间转运样本不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