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若造假行为导致传染病传播或有传播严重危险(如甲类传染病或采取甲类防控措施的传染病),依据《刑法》第三百三十条,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例如,山西吕梁一影音工作室老板伪造621份核酸报告,虽未造成实际传播,但因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
2. 危害公共安全罪
若造假行为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可能触犯《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最高可判处死刑。
伪造核酸检测报告属于变造证明文件,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可处10-15日拘留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10日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针对山西地区的核酸造假或疫情防控“层层加码”问题,可通过以下途径举报:
需注意,实际处罚力度可能受行为后果、主观恶意及社会影响等因素综合考量。建议发现此类行为及时举报,以维护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