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5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梅兰芳先生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的剧目,形成了令世界瞩目的“梅派”艺术。他的艺术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继承传统为主,演出的剧目多为正统唱功戏,此期间他已经显露出卓越的艺术才华。第二阶段是他创造力最为旺盛的时期,不仅连续排演了一些时装新戏,还致力于古装新戏的创作和传统剧目的加工整理。他突破了传统青衣专重唱功、不太讲究身段表情的局限,将花旦和刀马旦的技巧融入青衣表演中。第三阶段是从抗战胜利重返舞台到逝世,虽然演出不多,但对人物塑造更富内在魅力,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最高境界。
梅兰芳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成立于1987年10月。纪念馆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00余平方米,原是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马厩,后修葺成住宅。这里保存着梅兰芳故居的原貌,会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起居原状陈列。纪念馆内还有珍贵藏品32421件,多为梅兰芳的亲人捐献,包括剧本、图书、照片、剧单、字画、信件、实物等。馆内还有梅兰芳本人和一些老艺人历年的便服、剧装照片,以及与国外知名戏剧家的合影照片,还有从清末至现代在各剧场或堂会演出的戏单。
梅兰芳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艺术成就和对戏剧事业的贡献将永载史册。梅兰芳纪念馆的建立,不仅为我们了解这位艺术大师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我们展示了他对戏剧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