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那是一抹挥之不去的深情,一个深藏心底的港湾。每当我闭上眼,脑海中总会浮现那熟悉的景象:红砖蓝瓦的房舍,伴随着声声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升起,在故乡的天空中氤氲弥漫。
炊烟,是故乡最温暖的符号。它像是一个永恒的灯塔,照亮我人生的旅程。清晨,朝阳初升,炊烟被染上一层淡淡的金黄,那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傍晚,夕阳余晖洒满山村,炊烟缓缓升起,像一幅水墨画,涂抹着安宁与闲适。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忙碌在灶前。续火、做饭、烧菜,都是她一个人的事。她乐于这样做,从未觉得苦和累。看着灶膛里燃烧的庄稼杆,母亲的脸庞被火光映得格外生动,仿佛点燃了心中的希望。炊烟,是母亲低垂的睫毛,收藏着所有的心事和梦想。
每当我想起炊烟,总会想起母亲慈祥的脸,想起那些离开乡村求学时的情景。如今,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我的心却始终牵挂着那片土地,那些熟悉的景象。炊烟的缭绕、渗透、温润,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乡村生活的恬淡、质朴、安宁和忧伤。
随着村庄的变化,炊烟或许终将消失。集中盖楼、城市化的进程让母亲忧心忡忡:“那还能行吗?就不用烧火了?”是的,我们是否还能回到那个有着缕缕炊烟的乡村?我们的后代是否还能读懂炊烟的真正含义?
我想,无论村庄如何变化,无论炊烟是否还存在,那份对故乡的深情永远不会消失。因为,故乡是我们永远的根,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而炊烟,则是我们对故乡最深刻的记忆和思念。
【相关推荐】
故乡的榕树、故乡的田野、故乡的小河……这些都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风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对故乡的思念越发浓烈。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回到那个熟悉的故乡,重温那份美好的记忆。也期待我们的后代能够继承和发扬我们对故乡的深情,让他们也能感受到那份淳朴、宁静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