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宦官这一特殊的角色悄然出现,他们既是皇室体力劳动的重要支撑,也是后宫避免丑事发生的必要存在。不得不说,宦官制度是君主专制时代的必然产物。
那么,太监这一角色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呢?第一个被记载下来的宦官又是在哪个时期出现?他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中,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中就有“凸刀”的字样,其含义与阉割相通。当时并没有将他们作为宫廷内侍的记录。直到西周时期,才开始有使用阉人的记载,《周礼》中提到:“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当时的阉人担任的是寺人、内竖、阍人等职位,数量不多且地位不高,主要负责杂役和传令等工作,仅仅是家臣的一种。
随着君主专制的不断发展,到了东汉、秦代,受宫刑的人数大幅增加,使用阉人的机构也越来越多,阉人掌权的现象也开始出现。
其中,第一个被流传下来的知名太监是齐桓公姜小白时期的竖刁。竖刁为了讨好齐桓公,甘愿自宫成为宦官。齐桓公因为这件事忽视了管仲的临终忠告,亲信了易牙和竖刁。当桓公病重时,竖刁发动叛乱,导致桓公被活活饿死。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宫里变成了战场,公子们为了争夺王位兵戎相见。竖刁作为叛乱的一方,最终失败,而桓公已经死去六七十天,宿舍中虫满地、尸臭熏天,方可安葬。这一幕幕历史的惨剧令人痛心。
这位“挥刀自宫第一人”为后来的宦官们树立了典型的形象。在后面的朝代中,有成千上万的宦官篡权夺势,前赴后继。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权力中心,与高层领导关系密切,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和认同。
内容由网友提供,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指定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即删除。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