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首都巴黎,这座美丽的城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提及二战时期的法国,人们总会想起那个号称欧洲最强的陆军。为何在二战的战火中,法国却似乎未显其真实的强大就迅速落败了呢?
说到二战,法国的历史地位不可忽视。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在战争初期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众所周知的是戴高乐在各国间的游走,而法国的败北似乎来得过于迅速和惨烈。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事实上,在二战开始前,人们对法国军队的认知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辉煌。那时的法国军队骁勇善战,在欧洲大陆上傲视群雄。二战中的法国军队表现却令人难以置信。法国似乎几乎没有抵抗就投降了。
事实并非如此,法国军队也曾英勇抵抗,但德国的闪电战战术实在太快,让法国人措手不及。当时的法国军队军事思想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模式,注重阵地战和战壕对峙。而另一方面,德国将领古德里安发明的闪电战战术,凭借优良的德军装甲师迅速推进。
从这里可以看出德法两国军事思维的差距。德军绕过了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没有在那里消耗太多力量,这让德国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攻打到法国首都巴黎。而法军的马奇诺防线似乎成了一个笑话,只能在一旁无力地看着战局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在一战结束后并没有重视装甲的发展,而德国则把装甲看作重中之重。法军试图将德军拖入阵地战,然而德国的装甲师推进速度之快超出了法国人的想象。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德军的闪电战在欧洲国家有用,在苏联却作用有限,反而被苏联拖入了阵地战。这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国土面积辽阔,德国即使再强大,与苏联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苏军打不过就往后面撤退,苏联没有像法国那样的现代公路,一旦下雨,苏联的路面就会变成泥沼,德军的装甲车也很难发挥作用。
而德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击败法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一战结束后德国民众的复仇情绪持续高涨。这种复仇心态使得德国在战争中更具攻击性,法国的军队在面对德军时快速溃败,以至于仅40天就投降了。
二战时的法国,被誉为拥有欧洲最强陆军之一。历史告诉我们,战争的胜负并非只取决于表面的军事力量,军事思想的更新、国家战略的调整以及民心士气等因素同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