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中欧班列的安全运行,需要全国各地60多个火车司机的接力开行。黄伟作为“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其中一员,对此深感骄傲和荣幸。在2月8日下午1时许,他开始了对搭档——东风7C型内燃机车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班列的安全启程。火车启程前,龙门吊将集装箱吊装至火车空车板上,黄伟负责将货场内零散分布的货物车厢编组成列,牵引至义乌铁路西站。
中欧班列的运输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铁路运输,还打通了多式联运通道。某化妆品品牌测试货柜通过“中欧班列(武汉)+拖车”的运输方式抵达香港特别行政区,标志着“欧洲—武汉—香港”多式联运通道的正式打通。武汉作为国家物流中转枢纽的功能逐渐凸显,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打开了新窗口。
为了满足国际联运需求和适应班列货源结构变化,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对中欧班列运输实行扩编增吨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1月份,去程开行的中欧班列满编率达83%,集装箱货物发送量进一步增长。
回程班列也是中欧班列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列回程班列搭载着俄罗斯木浆从俄罗斯出发,历经18天顺利抵达东北国际陆港铁岭保税物流中心。回程班列不仅能装载我国国内需要的货物,也能搭载运往其他国家方向的货物,既节约了成本也压缩了运输时间。
除了满足物流需求,中欧班列还承载着文化交流的任务。例如巴嘎那这位蒙古族小伙子作为司机之一参与接力运输,他在工作中不仅要面对物流挑战,还要克服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他的经验被许多中欧班列司机借鉴,而他本人也成为了推动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随着中欧班列的日益普及和发展壮大,许多城市之间的社会、文化等多层面交流也在深化。这不仅仅是物流的往来,更是心灵的交融和文化的互鉴互赏。每一趟中欧班列的行驶都在为沿线国家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催生一道“发展带”,形成一个“繁荣港”,打造一条“幸福路”。中欧班列的每一棒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发展的期待。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合作的深化,我们有理由相信中欧班列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中欧班列以它特有的便利快捷、安全稳定、绿色经济的新型国际运输方式,正逐渐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积极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这不仅仅是一场交通的革命,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铺展的轨迹,如同一幅壮观的画卷,呈现出人类共同发展的繁荣景象。从东盟的高速铁路试验运行,到柬埔寨的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车,再到克罗地亚的佩列沙茨大桥、巴基斯坦的卡洛特水电站的建成运营,这些标志性的项目不仅落地生根,而且深受共建国家人民的欢迎,展现了人类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
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深远影响,它使相关国家数千万人摆脱极端贫困,为全球贸易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提升了全球收入水平。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更是令人振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持续增长,比例逐年上升,显示出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蓬勃活力。
中欧班列的“奔流不息”,进博会的盛况空前,国家级展会吸引全球目光,这些都是中国对外经贸合作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面对全球经济的复杂形势,中国外贸规模再上新台阶,保持稳定运行,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开年以来,多项稳外贸举措的出台实施,为企业增添了信心,为全年外贸稳量提质打下了坚实基础。新修改的对外贸易法的实施,为内外贸一体化打开了方便之门,促进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更好联通。商务部表示全面恢复举办广交会等一系列国内出口展会线下展,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市场的开放态度和决心。
不仅如此,中国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国际背景下,始终坚持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谋发展,同各方共享机遇,致力于实现共同发展。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生产生活全面恢复正常,中国经济社会的活力将进一步释放,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稳定器”和增长的“发动机”。
这所有的一切,都彰显出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大国担当。中欧班列如钢铁驼队般跑出加速度,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共同发展的推动者。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中国愿意与各国携手共进,共同书写人类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