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立冬后的温暖之谜
为何立冬之后,许多地区依旧暖意融融,似乎并未迎来人们期待的冬日寒流?这一现象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让我们将视线投向大气层。众所周知,人类的生产生活对大气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立冬之后,气温并未应声而落,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在我国境内显露身影,也让大陆的气候多了一丝温暖的气息。
再深入一下11月为何还如此温暖。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冷空气的迟到。在我国,冷空气主要受到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影响。按照历年的规律,立冬前后应有强冷空气南下,推动0°C等温线迅速南移,黄河以北地区将逐渐感受到冬日的寒冷,清晨甚至会出现结冰现象。以北京为例,近几年的寒潮南下时间不断推迟。与此由于大气环流异常,太阳射点南移,北半球的气压带与风带也在南扩。中纬度西风带的静稳状态使得冷空气南下的机会减少,大部分冷空气滞留在高纬度地区,等待爆发。但令人意外的是,爆发的时间一直在推迟,较往年拖后了一周左右。虽然已过了立冬,气温仍然居高不下,天气依然温暖如春。
那么,2019年的冬天何时才能真正到来?虽然立冬已过,但大家尚未感受到冬日的寒意。对此,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毕竟,立冬只是冬天的开始,后面的天气变化还充满了不确定性。尽管专家已经预告今年是暖冬,但真正的冬天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走向仍是个未知数。
至于今年冬天是暖冬还是寒冬?这个问题需要等到最冷的“三九”、“四九”时期才能揭晓。毕竟,“三九四九冰上走”。冬至作为数九的第一天,是预测冬天冷暖的重要指标。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而目前才11月16日,距离冬至还有一段时间。现在断言今年冬天是暖是寒还为时尚早。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个冬天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与挑战。
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去适应和做好准备。在这个温暖的冬天里,我们更应珍惜每一次冬日暖阳带来的温暖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