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性格诱因:深入了解与预防
提及精神疾病,人们往往选择避而不谈。这不仅因为精神疾病对患者本身造成影响,还可能对周围人构成潜在威胁。尤其是江西安康地区,普遍认为性格问题和心理疾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究竟哪些性格特质的人更容易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呢?
有一种偏执型人格,他们固执倔强,喜欢“撞南墙”,敏感多疑,常常与人发生冲突。他们自以为是,生活中几乎不听取他人意见,这种性格在男青年中尤为常见,容易引发偏执型精神病。
还有一种是流传甚广的“一狗一猫”说法。这种人的情绪变化无常,时而情绪高涨,热情似火;时而情绪低落,冷漠无聊,孤独至极。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状态常常交替出现,因此被称为“循环型性格”。这种性格的人容易患上情绪性精神病。
性格分裂、内向、性格古怪的人也容易受到影响。他们通常沉默寡言,胆小怕事,喜欢独处,不爱社交,工作被动,生活懒散,思维片面离奇。这种性格的人更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
还有一种歇斯底里的性格,情绪波动大,时而尴尬时而阴郁。他们的情绪变化就像孩子的脸,瞬间万变。做事马虎,喜欢装腔作势,时常陷入幻想,有时甚至会将幻想误认为是现实,搞出一些戏剧性的举动。一旦受到创伤,这种性格的人很容易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
神经衰弱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病症,表现为孤独、胆怯、多疑、犹豫、好思考、拘谨、缺乏兴趣。这种性格多见于男性,尤其是脑力劳动者。他们容易患上强迫症。
由此可见,精神疾病往往源于不良的性格基础。当身边的亲人或朋友出现这些不良性格时,我们应积极帮助他们克服,改掉不良性格,防患于未然。尤其要注意女性在产褥期、月经期、青春期这些特殊时期,容易出现心理疾病。而在童年时期,应着重培养乐观豁达、坚强的性格,避免内向、孤僻、偏执等不良性格的养成。对于成年人来说,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将使他们能够平静面对生活中的所有委屈和挫折。重视人格塑造和心理保健是预防精神疾病、保证心理健康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