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有哪些与李晟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 生活常识
  • 2025-09-10 05:46
  • 来源:www.hesuanjiance.cn
  • 核酸检测网

李晟,字良器,生于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是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之子。他擅长骑射,勇武无双,以子身份从军,跟随河西节度使征讨,号称“万人敌”。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世界,深入了解这位名将的生平事迹和传奇人生。<

李晟镇守西陲,屡立战功,累迁右金吾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册封合川郡王。他在大历八年入为右都将,宿卫长安。建中二年(781年),他率军平定叛乱;四年后,泾原兵变后,他亲往奉天勤王,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诸道兵马副元帅。

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拜司徒兼中书令,领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册封西平郡王。他驻守泾州,防御吐蕃进攻,展现出了他的卓越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时年六十七,追赠太师,忠武,配飨庙廷,图形凌烟阁。

李晟性格刚毅疾恶,临下明,善于了解部下之长处。他敢尽大臣之节,治军严明,赏罚必信。在作战指挥上,他不畏强敌,善于激励士气,团结友军。他身先士卒,临敌应变,政治攻心与军事打击并用,因而能克复长安,建立不世之功。史书称他“器伟雄才”,“长于应变”,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唐德宗对李晟的评价极高,认为他的才能是天赋的,是时代的栋梁,是国家的英灵。他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扫荡贼寇,恢复皇室正统,为国家立下大功。他的忠诚、勇敢、智慧以及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卓越表现,使他成为了唐王朝的救星和英雄。

还有许多人对李晟的功绩进行了评价和赞誉。他们赞扬他天授明德,为时栋梁,膺期挺生,佐理戡难。他在建中四年的表现更是被人们所称颂,他翦灭大憝,廓清中区,仗钺行师,执桴亲鼓,胜气兆于风云,威声振于原野。

陆贽也高度评价了李晟的勇敢和决断。他在危疑之际誓军征讨,驻孤军于板荡之中,气凌风悖诚动天地。李晟的功绩甚至超过了历史上的名将伊尹和周霍等大将。总的来说对李晟的评价极高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更是一位忠诚的国家公仆他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在史册上。他的事迹激励着后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而努力奋斗。他以高尚的品质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赢得了人民的敬仰和尊敬他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和国家的守护者。这位伟大的将领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学习和崇敬的榜样。西平王李晟,在德宗皇帝幸临梁洋的岁月里,凭借保定大功中兴返正扶持社稷之力,功勋卓越。德宗皇帝赞誉他的德行,称其为不忘。

李晟是一位忠诚于君王、擅长应对变化的杰出将领。他曾在恒山之战中通过谈判化解了两帅之间的怨恨,又在泾师之乱时奔赴危局,表现出色。他对白华进军、平凉之诈、沮星变议、渭桥之军等事件的处理,无不展现出他的应变能力和决断力。

德宗皇帝的判断并不明智,无法赏识李晟这样的忠臣。他听信谗言,使功臣陷入困境,让奸人掌握大权。面对这种情况,李晟不得不孤身奋战,提孤军抵抗群贼,身佩安危而不衰,以忠谊感人,获得豪英的效死之力。

当李晟屯兵东渭桥时,他面对朱泚盗京师、李怀光反咸阳等危机,以及河北三叛和河南的李纳之乱。尽管面临困境,他仍能以仁义感动人心,使师入长安而人不知。他的功绩足以盖过天下,但只有退祸才能免患。

李晟的事迹令人钦佩,他的忠诚和勇气传遍了九州。他手枭逆贼,清旧京,功勋卓著。罗贯中对他的评价恰如其分,称赞他文武双全,勋业声华遍九州。

李晟的轶事典故也为人所称道。他随王忠嗣征讨吐蕃时,一箭射死蕃将,展现出万人敌的勇猛。他合并攻打田悦时,劝解马燧消除前嫌,共同抗敌。每次作战,他都身穿锦制皮衣、戴绣花彩帽,在阵前指挥,展现出惊人的勇气和决心。

李晟也有一些令人感慨的故事。他曾在凤翔任职时表达对前贤的仰慕,对武夫与文士的不同的看法也令人深思。他敬重前贤,但对文士却心怀畏惧,这展现了他的复杂性格和独特的人生观。

李晟是一位忠诚、勇敢、智慧、仁义的将领。他的事迹和品格令人敬佩,他的故事值得传承。他的人生虽不作出安期生那般逍遥自在,但却如同骑长鲸般豪壮激烈。他的功业和品德将永远照耀日月,他的影响力将遍布九州万方。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核酸检测网看看

核酸检测网热门

核酸检测网排行

关注核酸检测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