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河北崇礼金代太子城遗址

  • 生活常识
  • 2025-09-10 10:50
  • 来源:www.hesuanjiance.cn
  • 核酸检测网

发掘单位: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崇礼区文广新局联合行动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太子城村南部的太子城遗址,地理优势显著,南、北河流交汇,西距崇礼县城仅20公里,现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遗址地理位置重要,处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太子城奥运村项目占地范围内。

为确保遗址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支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崇礼区文广新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2017年5月至11月,对太子城遗址进行了全面测绘、勘探与发掘。这一行动取得了重要的收获。

遗址概述

太子城遗址呈现为一座平面长方形的城址,经过勘探确认,其南北长米,东西宽350米,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该城址的方向为158度。现存的城墙在南、西、北三面有地下基址,北墙基址因河流破坏而无存,三面墙体外围均有壕沟。城址的西墙还有两道,东西间距50米。城内的主要街道呈现T字形分布,有南门和西门,每门均有瓮城。城内钻探共发现建筑基址28座,其中南北中轴线上的9号基址、中部由1、2、3号组成的中心基址群以及北部25号基址尤为显著。这些迹象均表明该城址为金代皇室行宫遗址。

考古发现详述

在2017年的发掘中,共清理了6平方米的面积,对四处重要遗迹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具体发现如下:

1. 南墙、南门与瓮城:南墙墙体宽2米,残高0.3至0.5米,内外侧包砖。太子城南门为单门道建筑,门道宽4米,两侧各有门台。瓮城位于南城门外,其规格与南墙相同。

2. 西内墙、西门与瓮城:西内墙规模与南墙相近,西门为单门道。西瓮城内发现大量白釉瓷器与印花碗盘。

3. 9号建筑基址:位于南北中轴线上,正对南门,是单体面积最大、磉墩最大、台基最高的建筑基址。推测其为规格最高的建筑。还发现了3号与2号建筑基址,均呈现出独特的建筑特点。

此次发掘的太子城遗址展现了金代皇室行宫的雄伟与精致,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结语

太子城遗址的发掘不仅揭示了金代皇室行宫的面貌,也为研究古代城市建筑、城市规划及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一重要发现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深藏于河北崇礼的太子城遗址:金代皇室的行宫介绍

在历史的尘埃中,隐藏着一段关于金代皇室行宫的神秘传说。位于河北崇礼的太子城遗址,为我们揭示了这座金代皇室的辉煌历史。这是一座规模与形制独特,规制极高,等级显著的建筑群落。它由几个重要的建筑基址组成,其中每一座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这座建筑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位于金中都与金皇室驻夏点金莲川之间的驿道上,显示出其位置之重要。虽然规模较小,但建筑遗迹的规制特殊,显示出极高的等级。城门和城内的重要基址上都有方形磉墩,上原有大型木构建筑。围墙外壁的独特构造方式也显示了城址的尊贵地位。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太子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构件,如各类泥质灰陶胎的筒板瓦、龙凤形脊饰、迦棱频伽等。还有部分绿釉筒板瓦、脊饰,以及白釉印花、刻花碗盘,粉青釉盒、碗,黑釉鸡腿瓶等瓷器残片。更令人瞩目的是,还出土了部分铜铁构件,其中包括木结构建筑上的铺首、门钉、鎏金铜片等。

其中,戳印宫字长方形砖和尚食局款白釉摩羯纹碗等文物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太子城遗址的皇家性质。这些文物中,尚食局款瓷器为皇室专用,带内宫官字款的砖,应为专门定烧。龙、凤、迦陵频伽、绿釉凤纹脊饰等建筑构件及铜鎏金龙头等规格极高,充满了皇家的尊贵与威严。

通过对城内外及附近区域的调查和钻探,未发现墓葬区,推测该城址应为季节性的住所。《金史》中的记载和地理位置的吻合,使得太子城有可能即《金史》中记载金章宗驻夏的泰和宫。这一切的证据都指向了太子城遗址为金代皇室行宫的结论。

太子城遗址的发掘,不仅揭示了金代皇室的生活面貌,也为我们理解金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尚食局款瓷器的发现、内宫官款砖的出土以及金代皇家行宫的揭示,都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这些发现,无疑为历史学界研究金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实证。更多关于河北崇礼金代太子城遗址的奇事,请关注频道,让我们一起历史的奥秘!

猜你喜欢

核酸检测网看看

核酸检测网热门

核酸检测网排行

关注核酸检测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