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干旱影响,埃塞俄比亚童婚激增
根据饥荒预警系统网络的数据,埃塞俄比亚正面临严重的干旱危机,超过180万名儿童因营养不良而急需紧急救治。索马里州的情况更为严峻,有21万3000人正面临饥荒的风险。在这个背景下,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州的童婚率较去年同期增加了两倍,这一数字令人感到震惊。
为了应对这一儿童危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非洲儿童保护顾问布鲁克斯(Andy Brooks)表示,许多家庭因无法承受温饱问题,被迫将年幼的女童用于换取嫁妆。这不是他们轻易做出的决定,但为了养家糊口和减少一张需要养活的嘴,他们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这一严峻形势的背后,是气候变化及全球通胀导致的绝望生存选择。据UNICEF的一份声明,4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正在将埃塞俄比亚推向深渊,而美国的西部也在经历着有记录以来最极端的干旱事件。持续的干旱导致科罗拉多河的水位降至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西部超过4000万人的水电供应受到影响。
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被认为是这次异常气候现象的主要原因。化石燃料导致的温室效应增加了全球空气中的蒸发量,使大旱持续不断。除了经历极度的缺水状态,持续的干旱还导致了美国大部分地区发生火灾,造成大量土地被烧毁。
对于未来,美国的干旱问题似乎还在持续。相关人员表示,美国在未来八年内继续干旱的可能性高达75%以上。如果干旱持续下去,美国必须采取手段来应对。主流观点是,温室气体的排放破坏了原有的天气模式,导致这些极端的干旱和降水天气。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美国需要统筹管理湖泊和河流,保护好河流,控制用水需求。如果干旱一直没有得到缓解,当地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将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这一系列的干旱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的行为对地球的影响?我们的地球是否到了有史以来最脆弱的时候?让我们深思并寻求解决之道,为了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共同保护这个脆弱的地球家园。撒哈拉沙漠:全球最干旱沙漠的成因与特点
撒哈拉沙漠,作为全球最大的热沙漠,其形成源于稳定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控制。这个高压在北非上空长时间存在,导致天气晴热少雨,长时间引发干旱,进而形成沙漠。副热带高压是一个常见的系统,环绕地球副热带地区,形成的机制与哈德莱环流的下沉支密切相关。
哈德莱环流的下沉支,位于低纬度赤道附近,接收太阳加热强,湿热空气不稳定,热对流上升到对流层高层,向南北两极流动。到达副热带地区后,空气出现下沉和质量堆积,进而形成副热带高压。这种高压呈现带状分布,被称为副热带高压带。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副热带高压在印度北部到我国南方常常呈现断裂状态。
冬季,高原地形的绕流导致副高南落;夏季,高原的强烈地表加热作用使得印度到我国南方一带的哈德莱环流的下沉支被破坏。这使得印度北部到我国南方夏季得益于季风降水,避免了成为沙漠。副热带地区大多为沙漠地表。
气候、地表、人类活动三者相互关联。大的地表地貌分布和地球气候相互作用的结果与纬度、海拔、海陆分布有关,这是自然形成的结果,人类难以直接干预。但在小区域范围内,地表变化会影响气候变化。例如,过渡放牧、开垦等都可能导致草原和森林的退化。
人类活动也可以通过正面方式影响沙漠。在沙漠边缘区,植物造林可以使环境发生改变。像塞罕坝和库布齐的成功案例表明,植被的增多可以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含水量和湿度,有利于增加降水,形成正面反馈。虽然这在大的气候分布和地表地貌上作用有限,但对于局部地区的改善却有着显著的影响。
关于全球干旱地区的情况,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全球荒漠化面积占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24%,而中国荒漠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荒漠化不仅出现在干旱地区,也出现在半干旱和某些干旱草原地带。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如开荒种地、过度放牧等,往往导致土地沙漠化。有了水,沙漠上可以长出茂盛的植物,变成绿洲;但如果失去水和植物的保护,绿洲也可能退化为沙砾。
为了防治荒漠化,人们需要深入理解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干预。虽然现有的科技水平还无法完全治理撒哈拉沙漠等极端干旱地区,但人类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来减缓荒漠化的进程,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