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城市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中有四座城市的人口超过两千万大关,其中重庆以三千多万人口领跑全国所有城市。
重庆不仅人口总量位居前列,其城市结构和人口分布也颇具特色。重庆的主城都市区包括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其面积之大令人瞩目,甚至超过了成都、北京、上海等城市。这使得重庆即使在超大城市的行列中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重庆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中心城区人口占比大幅上升,凸显了人口向中心城市集中的趋势。牛凤瑞对此分析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下辖的县和远城区人口继续向主城区集中是必然现象。
而在一线城市中,深圳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尤为强劲。深圳的产业环境、人才政策都极具吸引力,这使得深圳成为高新产业最发达的城市,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深圳的落户政策在四大一线城市中最为宽松,这也进一步促进了人口的流入。随着人口的增加,深圳的公共设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深圳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小,可供开发的土地空间已经基本饱和,这使得深圳在接纳更多人口的也需要考虑如何优化城市规划和资源配置。深圳近期提高了落户门槛,以更好地平衡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上海和北京分别以两千多万人口位居第二和第三。这两座城市近十年来的人口增量虽然未进入前十,但仍然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京沪两个超一线城市城区人口规模大,面临着人口过多带来的各种问题,因此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而成都作为副省级城市,其常住人口也突破了2000万大关。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一线城市,其常住人口数量也不容小觑。
中国的人口正在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都市圈集聚。各大城市在迎接人口增长的也需要考虑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公共设施、保持可持续发展。随着深圳等城市的落户政策调整,未来的人口流动趋势也将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在六月的阳光下,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向公众公示了他们的新规划——《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并诚邀社会各界的宝贵意见。其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莫过于到2035年,深圳的常住人口预计将控制在约1900万的水平。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十五年里,深圳的人口增长空间将不超过百万余。
在众多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纷纷放宽落户政策的背景下,深圳却选择了提高落户门槛。在不久前,深圳市司法局网上发布的《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对学历型人才的落户标准进行了调整,要求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才能作为核准类学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需具备“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的条件,技能型人才的门槛则定为技师级别。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深圳由于其土地面积的局限性,承载空间有限。在最近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中,深圳人口增长全国第一,因此收紧入户政策。
而在另一场人口争夺战中,西安和郑州的表现尤为亮眼。这两个城市的人口增长量甚至超越了曾经的九省通衢武汉。尤其是西安,十年间人口增加了448.51万人,增量位居全国第四。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分析认为,西咸新区的并入以及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是西安人才集聚的重要原因。作为大西北的龙头城市,西安对周边地区的集聚能力也很强。
说到郑州,其常住人口比十年前增加了近四百万,达到了惊人的1260.06万人,成功超越武汉成为中部地区的人口“领头羊”。经济专家牛凤瑞分析认为,郑州作为我国的陆路交通重要枢纽,其米字型高铁网络的建设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郑州拥有庞大的腹地资源。
尽管被郑州超越,但武汉仍然拥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作为高等教育实力前五的城市,武汉的人才红利优势十分突出。武汉也是中西部高新技术企业最多的城市之一。数据显示,武汉市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已经超过一线城市深圳和广州。这无疑为武汉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这些优势与潜力必将推动武汉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以上内容来自第一财经的报道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