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区分发热原因
假阴性可能:若存在新冠接触史或典型症状(如咳嗽、乏力),抗原/核酸检测阴性时仍需警惕假阴性。建议24小时后复测核酸,或结合胸部CT检查。
其他感染:细菌感染(如尿路感染、肺炎)、普通感冒、流感等均可引起发热。血液疾病(如白血病)或风湿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反复发热。
2. 对症处理措施
物理降温:体温<38.5℃时,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避免酒精刺激。
药物退热:体温≥38.5℃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需注意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补液与休息:多饮水(每日1500-2000ml),选择清淡易消化饮食,保证充足睡眠。
3.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诊:
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反复高热;
伴随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胸痛等严重症状;
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肿瘤患者)或特殊人群(孕妇、老年人)。
4. 防护与观察
发热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记录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如咳嗽、皮疹),便于医生判断病因。
若排除新冠感染,仍需排查其他疾病(如结核、甲状腺炎),建议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