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女生在全校核酸检测时主动背起受伤的老师前往检测点,另一名女生则帮忙携带拐杖,两人全程笑容灿烂。这一行为被网友称赞为“师生该有的样子”,同时也有人调侃“男老师去哪儿了”。
相反地,北京某高校英语教师因核酸检测插队与学生发生争执。该教师不仅以“我是老师插队怎么了”回应质疑,还威胁拍摄的学生,曝光后更被揭发其课堂教学存在过度吹嘘个人经历、偏离专业内容等问题。
中央民族大学一名研究生做核酸时被负责扫码的“大白”突然询问博士考试情况,惊讶发现对方竟是科研处的丁老师。类似情况在多地出现,如沈阳小学生排队时被“大白”抽查课文背诵,后确认是班主任担任志愿者。
海南大学一名体育教师季某在做核酸时拒戴口罩、拍桌威胁工作人员,最终被行政拘留10日并受到校方处分。其曾参加《非诚勿扰》的经历也被网友翻出,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案例既展现了疫情期间师生间的特殊互动模式,也反映出个别教师职业素养的缺失。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以志愿者身份参与防疫工作时,往往因防护装备难以辨认,常出现“最熟悉的陌生人”式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