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机磷农药的深入解析
有机磷农药,一种广泛应用的农药种类,根据毒性强度,被划分为高毒、中毒与低毒三大类别。
在中国,常用的高毒类有机磷农药的大数口服半数致死量如下:对硫磷(1605)的致死量为3.5至15mg;内吸磷(1059)的致死量为4至10mg;甲拌磷(3911)的致死量为2.1至3.7mg等。而中毒与低毒类别的农药,其毒性相对较弱,但如果大量进入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人体对有机磷的中毒量与致死量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消化道进入的农药,如果浓度较高,其症状较重,发病较急。更甚者,如果吸入大量或浓度过高的有机磷农药,可能在短短的五分钟内发病,甚至迅速致死。
这些农药的物理状态大多为油状或结晶状,颜色从淡黄色到棕色不等。除了和敌敌畏之外,大多数有机磷农药带有蒜臭味。它们的特性是不溶于水,但容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丙酮、等。这些农药对光、热、氧有较强的稳定性,但在遇到碱性环境时,容易分解失效。其中,是一个例外,它能溶于水,且在碱性条件下,会转化为毒性更大的敌敌畏。
市场上的有机磷农药,其剂型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乳化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和粉剂四大类。近年来,为了满足不同的农业需求,混合剂和复配剂也逐渐增多。
了解这些农药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农民朋友和相关的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在使用这些农药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也需要注意保护我们的环境,让这些农药在控制病虫害的不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