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青春的力量正在绽放。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奖者们,正是当代青年的杰出代表。他们矢志奋斗,砥砺前行,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中。
这些获奖者中,有的向难处攻坚,无畏担当。如吴丹,她投身于前沿磁共振成像技术研发,实现了成像尺度的突破;谢仁军则牵头创建了钻采设计技术体系,为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又如叶林伟作为首位操作者驾驶世界最大模锻压机,压制出国产大飞机的重要部件。这些青年才俊在科技领域不断突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勇气。
也有青年在危急关头展现担当。李建昀在追捕犯罪嫌疑人行动中重伤失去左腿后,依然坚守在一线岗位;焦云龙将青春献给消防事业,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展现职业荣誉感。这些事迹无不彰显出青年人的勇气和担当。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扎根基层,倾情奉献。他们有的建强基层组织,如逄子剑来到南疆乡镇一线工作,为基层工作注入活力;有的投身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如邓小燕成功引入“互联网 农业”模式,带动农特产品年销售破五千吨。这些青年人才将自己的抱负播撒在基层,收获了累累硕果。
青年强则国强。这些获奖者们的事迹不仅鼓舞着更多的青年人奋发向前,也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的无限可能。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青春的力量和价值,是新时代最闪耀的明星。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激励更多的青年人积极投身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科技攻关的浪潮中,杨安仁与中国林科院紧密合作,共同攻克了枯萎病难题,成功培育出抗病品种,为农业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如今,他仍在中国林科院深造,以硕博连读的方式继续深耕科研领域,为农业赋能。他的故事见证了乡村振兴、科技兴农的时代大潮为青年一代提供了广阔舞台。
汪威,这位宁夏灵武市同心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出身农民家庭,却立志将青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经过深入调研,他发现宁夏本地优质饲草的巨大缺口,因此确定了以土地流转经营和种植牧草为主的企业发展方向。他的努力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的绿色发展,还帮助近3000户农民创收9000多万元,构建了“草—畜—稻”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坚守基层的徐乃超,是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的民警。他曾参与重大任务,如黄河抗洪抢险、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回收、安保等。他与妻子在戈壁滩上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首个“戍边夫妻警务室”,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恶劣环境中,以“藏青蓝”点亮边境人家的生活,诠释着爱国情怀。
高钱胜,中铁十二局集团铁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安多车间的主任,是“生命禁区”里的养护人。参加工作的10余年里,他始终奋战在青藏铁路养护的第一线,用顽强的毅力和火热的青春战胜了高原的孤寂和挑战。
这些青年们,无论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还是钻研技术的学者,都以“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成就“钻一行精一行”的精彩。吉克达富,这个曾经的“山里娃”,从无奈辍学到成为山西省最优秀的塔吊司机之一,他的奋斗人生正是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
其他领域的青年们也都有着同样的奋斗青春和精彩故事。李云龙、邓晶、邵茹鹏等,无论是在原油装卸、煤炭行业技能、精细木工等领域,都保持着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不断钻研技能,追求卓越。
张晨,一位因病致盲的青年,凭借音乐打开了生命的一扇窗。她通过刻苦学习,成为安庆市首位盲人大学生,毕业后回到特殊教育学校当老师,用音乐给学生们带来希望和自信。余小龙和廖竹生等身残志坚的青年,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证明,即使身体有障碍,也能在创业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些青年们自强不息、追梦不止的精神,为人人享有出彩机会的时代写下了精彩的注脚。他们为了梦想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为了赢得奖牌而积累的漫长训练里程,为了送好每一个快递而奔波忙碌的身影,都展现了青年们自信自强、向阳而生的劲头。他们正用实际行动追求卓越、实现梦想。
这些青年们的奋斗故事,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辉煌,更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奋斗是青春永恒的旋律”,为新时代好青年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