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高考
来源【健康温州】
小A同学因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成绩逐渐下滑,遂来医院求助。经过系统心理评估,症状自评量表(SCL-90)检测结果筛查阳性,被诊断为考前焦虑。经过心理咨询干预和科学的作息计划调整,小A逐渐恢复了精神,成绩也重返前十。
随着中高考的临近,类似病例明显增多。究竟为何会产生考前焦虑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部分考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甚至追求十全十美。小小的失败都可能引发大的情绪反应。家长或老师对其成绩的过分关注也会使考生感受到压力。这两类人往往在不自觉中被“不允许失败”的思想所困扰。一旦面对不确定的考试,便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
部分考生过度担忧考试结果,对并不存在的考试结果感到忧心忡忡。这些夸大了考试重要性的想法和考生自己想象的“严重后果”,不仅无法帮生集中精力复习,反而加重了焦虑情绪。墨菲定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即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担心的事情总会发生。面对考试时应尽量避免消极情绪和负面想法。
一些考生因过去的失败经历而留下阴影,每当面临新的考试时,过去的失败经历和负面情绪便会浮现,导致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这不仅影响当前考试的表现,还可能引发进一步的焦虑情绪。
一些考生用脑过度甚至严重透支。他们放弃正常的休息和文体活动时间,长期疲劳作战,结果导致头昏脑胀、学习效率低下。也有的是营养不良或过度疲劳,导致脑神经缺乏活力。这样不符合记忆规律的学习方式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那么如何克服高考前的焦虑症呢?以下五招或许能帮到你:
第一招是客观地认识自己。心理学中的“苏东坡效应”告诉我们,对自己成绩的正确认知至关重要。过高的目标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因此应善于客观评价自己并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
第二招是积极地自我暗示。当自己出现焦虑情绪时,可以通过给自己强有力的自我暗示来缓解情绪,如“我能行”、“我一定能够成功”等。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增加自信、克服焦虑。遇到难题时也不必过分担心,保持最佳的心态和情绪去应对考试。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深呼吸、冥想、适当的运动等来放松身心、缓解焦虑情绪。面对考试不必过分紧张或放松警惕,保持平衡的心态是关键。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只要用心去做、尽力去拼,相信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适量运动调节身心,远离焦虑情绪
运动是调节身心的良方,当我们感到焦虑时,不妨放下手中的事务,投入到运动中。运动可以刺激大脑产生内啡肽,这是一种能让我们心情变好的物质。无论是跑步、打球还是游泳,都能有效地缓解焦虑情绪,让我们更有精力面对接下来的挑战。
转移兴趣,享受多元生活
天天埋头苦读、做题,生活难免单调。为了缓解压力,我们可以适当地转移兴趣,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读小说等。休息时,不妨起身活动一下,跳一跳、做做体操、洗洗脸,这些活动既能休息大脑,也能发泄情绪。考试前,如果喜欢下棋、玩游戏,那么适当地娱乐一下,有助于减轻紧张、压力,改善焦虑情绪。
科学作息,保持最佳状态
面对重要的考试,作息安排尤为关键。如果时间紧迫,切忌疲劳战术,过度练习反而会影响状态。考前睡得着是好事,睡不着也不必过于担心。一夜失眠对第二天的考试影响不大,真正能影响发挥的是自身的心理状态。家长朋友们在孩子考试期间,不要过度紧张,关心孩子的同时也要保持平常心态。关注孩子的身体安全和饮食卫生即可,不必过分夸大考试的重要性。
书写焦虑,音乐减压
除了以上方法,书写和听音乐也是缓解焦虑的有效途径。书写心情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控制情绪。在临考前花上十分钟写下烦恼,可以有效地降低焦虑程度。而听音乐则是一种容易实现且有效的方法,边复习边听音乐,能够放松自己。
面对考试或生活中的压力,我们要坦然面对,轻装上阵。相信自己的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考出好成绩。在这里,祝愿每位同学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文来自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觉得内容不错,不妨点个赞,分享给更多人!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