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期调整了与俄罗斯的贸易政策,剥夺了俄罗斯的贸易最惠国地位,并相应提高了从俄罗斯进口木材和海产品的关税。据日本NHK报道,这一调整是在本届议会期间进行的,旨在修订有关关税措施的立法。针对木材的关税将从4.8%升至8%,而鲑鱼和鱼子酱的关税将从3.5%升至5%,螃蟹的关税也将从4%升至6%。虽然此举引起了一些关注,但日本议会会期将持续到6月中旬,预计提高的税率将于明年3月前正式出台。
最惠国待遇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之一,意味着缔约方必须为其他缔约方提供与任何第三方同等的优惠条件。此次日本对俄罗斯的贸易政策调整显然打破了这一原则。
在疫情期间,欧盟的营商环境质量有所下滑。《欧盟营商环境报告2021/2022》显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中欧双边贸易投资规模依然实现了快速增长。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中国与欧盟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仍然达到了惊人的8281.1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7.5%。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也在增长,显示出中国企业在欧盟市场的活跃程度。
报告也指出欧盟营商环境出现了一些问题。欧盟保护主义加码,对华进行单边制裁,给在欧盟投资经营的中国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与此许多经济体的外商投资监管审批政策越来越严格,全球化中的贸易保守主义有所抬头。富而德律师事务所的王庆表示,复杂的国际政治因素和疫情的影响使得跨境交易和国际化活动受到阻碍。
除了上述问题,欧盟还提高了市场准入壁垒。报告指出,欧盟在外资审查、外国补贴审查和公共采购审查三个方面加强了对外资的监管。这不仅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自由化原则,也给许多企业带来了困扰。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企业表示这些审查给他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外国补贴审查方面,欧盟对“外国补贴”的定义过于宽泛,引发了企业的担忧。欧洲议会还投票通过了限制第三国投标方参与欧盟公共采购的提案,这将进一步影响外资企业在欧盟的市场准入。
日本对俄罗斯的贸易政策调整和欧盟营商环境的变动都反映了当前全球贸易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面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有足够的应对策略和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欧盟近期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正逐渐引发企业的关注与担忧。根据最新调查数据,高达52.48%的受访企业察觉到欧盟市场准入壁垒的提升,这一比例相较于去年激增了9.43个百分点。欧盟营商环境似乎出现了明显的退步。
深入探究发现,多数受访企业认为欧盟在优惠政策的落实上内外有别,对外资企业的待遇显然不同于本土企业。仅有14.38%的受访企业能够享受到与欧盟本土企业同等的扶持政策。更令人值得关注的是,有28.52%的受访企业认为欧盟在应对疫情方面的表现不佳,该比例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牛津大学的数据统计网站Our World in Data显示,截至1月16日,欧盟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量持续攀升,7天内平均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高达950537例。累计病例数也已超过美国的6570万例,达到6947万例。
除了疫情的影响,欧盟对中资企业的执法态度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有37.92%的受访企业认为欧盟存在对中资企业执法不公平的现象,这一比重相较于上一年增加了6.3个百分点。企业反映,在公共采购资质预审环节,欧盟的标准似乎更倾向于本土企业,对中资企业设置种种障碍,如拖延授标、要求提交额外资质证明等,导致中资企业难以获得欧盟公共采购项目。仅有7.72%的受访企业参与了欧盟公共采购项目。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报告指出欧盟营商环境已经出现退步。有27.18%的受访企业认为欧盟营商环境相较于上年有所恶化。为了重塑良好的营商环境并提振中资企业对欧盟投资的信心,报告提出了多项建议,包括坚定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的立场、放宽外资进入市场的限制、保障中资企业公平参与公共采购等。
商务部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保持市场开放和良好营商环境对全球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面对共同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各国应携手合作,避免设置新的贸易投资障碍或采取歧视性措施。由此可见,开放与合作是当下的关键,希望欧盟能够积极回应这些建议,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健康的商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