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一位跨越明清两朝的杰出史学家和文学家,于公元1597年诞生在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他原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晚年自号六休居士。尽管他祖籍四川绵竹,但他自称“蜀人”,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张岱出身于仕宦家庭,早年因患痰疾而寄居外祖父陶大顺家中疗养。他的聪颖善对使舅父陶崇道惊叹不已,称之为“今之江淹”。他的艺术观点独特,认为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则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则诗必不妙。这些独到的见解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造诣。
天启年间至崇祯初年,张岱过着悠游自在的生活,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崇祯八年(1635年),他参加乡试却未能入仕。明亡后,他避兵灾于剡中,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专注于著述。他的著作丰富,包括《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
康熙四年(1665年),张岱撰写了《自为墓志铭》,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观。大约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他安详离世,享年约九十三岁。他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他的生命故事和著作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在史学上,张岱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他的历史研究深入而独到。而在文学创作上,张岱则以小品文见长,被誉为“小品圣手”。他的小品文风格独特,语言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张岱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生活经历丰富,艺术造诣深厚,著作丰富。他的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故事和作品将永远被后人传颂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