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率领的取经团队在途经车迟国时,孙悟空与虎力大仙在灵台展开了一场祈雨斗法。虎力大仙一声令下,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原来虎力曾在终南山苦修,学会了五雷法,只要发文书、烧文檄,便能惊动玉帝,得到玉帝旨意,命令风、雨、雷、电五司行云降雨。
如果五司能够恪守职责,公正无私,那么赢家自然是虎力大仙。孙悟空曾两度在天庭为官,与五司是旧识好友。五司因私废公,听从悟空的号令,推云布雾、雷闪齐鸣、起风降雨,帮助悟空赢得了这场斗法的胜利。
降雨工作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必须得到玉帝的旨意才能行动,而且还需要三官举笔、太乙移文,五司分工合作才能降下甘霖。泾河龙王因行雨时稍微改动时间和雨量而遭到玉帝的惩罚。按理说,风、雨、雷、电五司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敢有丝毫差错。他们却在玉帝的眼皮底下公然公权私用,原因有二。
车迟国的百姓虽然想监督五司的工作,但却没有实际的权力去实现。虎力大仙在车迟国工作了二十年,为百姓祈雨济民,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而五司的官职并非由百姓选举产生,他们的进退留去百姓没有发言权。五司完全可以忽视民意。加之普通百姓没有门路通天,担心日后被五司追究责任,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对五司的徇私枉法行为既不敢怒也不敢言。
玉帝虽然有权监管五司的工作,但也有着无可奈何之处。玉帝日理万机,不可能每天盯着五司的一举一动。而且五司确实按照圣旨的要求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降了足够的雨数,玉帝根本无法发现其中的猫腻。即使被玉帝发现,五司也可以推卸责任,或者将责任归咎于临时工的错误。
参加“四巨头会议”的马占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历史人物。他在九一八事变后率部抗击日军嫩江支队,成为民族英雄。“四巨头会议”后,他面临诸多选择。就在抗日的间隙,日本关东军试图劝其放弃抵抗并回省任职。马占山虽然表面上坚决抵抗,但内心已经有所考虑。不久之后,“海伦会谈”促成他与关东军特使的秘密约见。这一切都为他在“四巨头会议”上的表现做了铺垫。“四巨头会议”后,马占山站在了中华民族的对立面上。尽管如此,他曾在江桥抗战中的英勇表现仍被人们铭记。有人填词谱曲、赶拍电影以纪念他的事迹。他的抗日行动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人们纷纷捐款捐物支持他的抗战事业。“四巨头会议”后人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要求追回之前的捐款。尽管如此,马占山的抗日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世人眼中的马占山,数日前因致电中央决心与日军决一死战,曾凭借“江桥抗战”赢得全国赞誉。彼时,他的名声如日中天,广为传颂。现实似乎与他所赢得的美名背道而驰。捐过款的人们开始后悔,街头巷尾有人呼吁追回捐款,商业市场上,“马占山牌”也迫于舆论压力停产。一些文人墨客更是编出民谣讽刺他:“打家劫舍起程,江桥抵抗扬名;满洲皇帝臣仆,好个变龙。”这些似乎都是对他的讽刺和挖苦。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就在人们以为马占山将走上亲日路线的关键时刻,他却毅然改变了方向。他没有向困难低头,反而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以坚定的决心对抗日本侵略者。出任伪满州国军政部总长兼黑龙江省长后,他秘密调动资源,用12辆汽车、6辆轿车运出城外的是2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继续坚持抗日。同年4月22日,他通电宣言“反正抗日”,率领军队一度攻至农安县城,对长春构成威胁。
马占山的英勇行为并未因之前的误解而受到影响。尽管因兵力不足退至前苏联地区,他依然不忘抗日使命。在岁月的长河中,他始终坚守初心。1933年6月3日,他从苏联返回上海,三次面见蒋介石,请求再次参战。1936年12月,他积极参与西安事变,支持张学良、杨虎城。七七事变后,蒋介石任命他为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兼东北招抚,他率部转战多地。他的坚定和勇敢得到了中央和人民的认可。
马占山的英勇事迹最终得到了毛主席的称赞。在延安的一次欢迎会上,毛泽东称赞他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民族英雄。这是对马占山最高的赞誉。这位英雄最终在1950年11月29日走完了他65年的人生旅程。他的故事和勇气将永远被铭记。更多关于马占山的故事和历史背景,请关注历史频道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