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曼谷Mo Chit 2巴士总站热闹非凡,随着宋干节的临近,泰国运输公司预计日均客流量将达到惊人的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0%。为了应对这一大客流,泰国运输公司已经准备了充足的客车,计划日均发车3700趟次,确保民众的出行便利。与此在曼谷邦巴因路段,返乡的打工人自驾成潮,车流如织。
在泰国素万那普机场,人流明显增多,迎来了大量国内外旅客。泰国机场公司预计泼水节期间将有大约100万航空旅客通过其6个机场中转,包括国际和国内乘客。尽管为了防疫考虑,禁止民众聚众参加活动,但人们依旧热情高涨,积极落实相关防疫措施,享受节日氛围。
近期,拥有60年历史的泰国国际航空公司向泰国中央破产法庭提交了“破产重组”申请。这一申请已得到破产法院的受理,并定于8月举行第一次听证会。
泰国国际航空公司自1960年成立以来,一直是东南亚地区的航空巨头。作为泰国的国有企业,财政部是其最大的股东,占股51%。借助泰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上世纪的经济繁荣,泰航迅速崛起,成为亚洲第一个进行全球布局的国际航空巨头。那时,泰航的航线覆盖全球32个国家,连接62个国际机场。泰航也是东南亚地区通往欧洲和北美的主要直飞航空公司。
命运多舛的泰航近年来遭遇了重大挑战。受新冠疫情影响,泰航自去年4月起暂停了所有国际航线的运行。尽管曾向财政部求助并得到了部分援助,但泰航仍面临着巨额债务和持续亏损的困境。目前,泰航的未偿债务高达2448亿泰铢,成为泰国史上进行债务重组的负债最高的企业。
那么,为什么泰航会在如此大的客流量下越飞越亏呢?
外部原因可以归结为仓促的对外开放以及廉航的冲击。东盟开放天空协议签署后,东盟内部的民航市场统一开放,这为廉价航空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亚航、狮航等廉价航空公司大量蚕食了泰航的市场份额。尽管泰航试图通过成立微笑航空来反攻廉航市场,但由于自身庞大体量带来的效率问题,市场占有率仍然节节败退。
作为国有企业,泰航的内部也存在一些问题。冗员问题十分严重,效率低下。目前泰航拥有庞大的员工队伍和机队规模,这使得运营成本高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高成本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如此,泰航仍是泰国旅客运输量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随着中、印两国游客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境外飞往泰国的游客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为泰航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需要它不断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策略以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和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影响。在比较航空业的企业规模与员工数量时,不难发现印尼航空虽然拥有与泰航相近的飞机数量,但其雇员人数却不到2万名;而亚洲航空,其飞机数量仅为泰航的一半,员工数量更是只有3000人。这种对比鲜明的数字背后,反映了不同航空公司运营模式的差异和效率的不同。
泰航近期向泰国中央破产法庭提出了破产申请,而在这之前,泰国财政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挽救这家陷入困境的航空公司。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向一家基金公司出售了泰航3.17%的股份,以缓解其流动资金问题。这一出售行动后,泰国财政部持有的泰航股份减少至48%,标志着泰航正式失去了其作为泰国国营企业的身份。尽管身份有所变化,但财政部仍然保持着其最大股东的地位。
针对泰航的问题,泰国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追踪解决委员会,由副总理威萨努担任主席。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督导泰航进行内部业务重组和复苏工作。长期以来,泰航内部的冗余人员问题一直困扰着这家航空公司的发展,而其高层中的一些世家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世家长期把持着泰航的各个关键位置,使得公司的运营效率受到很大影响。虽然破产重组为泰航提供了一次新的发展机会,但目前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仍然很多。
正如朱拉隆功大学的教授提迪南在《曼谷邮报》上发表的评论所说:“泰航是泰国的缩影,它所面临的困境也许将是整个泰国将要面对的现实。”泰航的兴衰与泰国社会、经济乃至政治都息息相关,其未来的发展不仅关乎到自身,更是对整个泰国经济的一个考验。